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 “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投入运行
2025年10月10日14时,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龙岗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一起航空医疗救援任务,高效救治一名因爬山坠落导致多发伤的患者,标志着深圳东部地区“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正式由演练转入实战,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医疗救援能力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深圳基地(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启用航空救援 此次救援中,一名中年男性在登山过程中意外跌落,全身多处受伤、大量出血,生命垂危。接到深圳市急救中心指令后,深圳基地迅速响应,联合东部通航启动救援直升机,克服山地复杂地形限制,通过悬停吊索方式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从启动救援到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全程响应迅速、衔接紧密,实现“5分钟上停机坪、5分钟入抢救室”的高效救治流程。目前,患者已完成手术,生命体征平稳,正在神经外科接受后续治疗。 多学科协作联合治疗 作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深圳基地近年来持续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系统推进人员培训、实战演练与设施升级。2024年以来,该基地在深圳市卫健委组织的全市应急演练中屡获佳绩,并于2025年6月与东部通航签署《低空应急医疗救援合作服务协议》,全面夯实“智慧医疗+通航救援”协同机制。此次救援不仅验证了航空救援体系的实战能力,也体现出医院在空地信息互通、多学科协作与危重症转运方面的综合实力。 从制度构建到能力提升,从设施升级到体系贯通,深圳基地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宗旨,持续推进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现代化。在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龙岗区委区政府及卫健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基地正加快完善“15分钟应急救援圈”,全力提升区域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响应与处置能力。 此次航空救援的成功实施,不仅是深圳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更为全国城市群构建“陆空一体化”救援网络提供了先行示范。未来,深圳基地将继续深化与各方协作,推动低空经济与应急医疗深度融合,为“健康深圳”“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应急医学的深圳智慧与力量。 供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基地 审核:应急总医院
2025.10
14
喜报!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获批 “北京市朝阳区临床重点专科”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公布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下,经过多轮严格的书面评审与现场答辩,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北京市朝阳区临床重点专科”。这一荣誉标志着该院呼吸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在医疗服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均获得了认可。 医护团队 本次评审竞争激烈,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能够成功入选,得益于医院战略性平台与多方资源的有力保障,更是科室长期秉持“以临床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以人才为根本”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感激之情 感激之情 技术领航,呼吸介入铸就专科特色 临床技术是立科之本,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呼吸介入为主要特色。每年完成呼吸内镜手术约4000台,四级手术占比超过95%。科室常规开展硬质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冷冻、球囊扩张、氩气刀等)、导航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镜下气道支架置入及取出、经血管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经皮肺穿刺活检消融(氩氦刀、微波、射频)等技术,并引入激光、OCT等平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复杂、危急重症气道疾病、肺部肿瘤患者提供了精准、微创的解决方案。 气管镜手术 气管镜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科室率先在北京市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接诊,住院半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每年成功挽回数百名急危重气道狭窄患者的生命,成为患者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教学筑基,国际合作开启崭新篇章 教学相长是活力之源,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注重人才培养,2017年,医院获批中国内镜医师协会硬质镜培训基地;2025年4月,又被授牌“中国-上海合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开启了呼吸介入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作为国内重要的呼吸介入技术培训基地,该科室每年吸引全国近百名进修医师前来学习。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导师制”培养,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呼吸介入专业技术人才。 团结奋进,科室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精诚团结是前行之力,成绩的背后,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在学科带头人周云芝主任的引领下,科室形成了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任查房 展望未来,专科建设开启全新征程 此次获批北京市朝阳区临床重点专科,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下一步,科室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以建设“北京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为目标,进一步做强呼吸介入技术特色,拓展新技术应用范围;二是深化亚专科建设,优化专病诊疗服务模式,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三是加强科研临床转化与青年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科室管理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科室将以此为契机,深耕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北京”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荆蕾 审核:医务处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30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总医院基地正式开始对外培训
9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总医院基地成功举办首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标志着基地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服务。 理论授课 此次是基地挂牌成立以来的首次对外培训。8位北京市红十字会优秀师资、训练师在两个同时开设的16学时培训班上,为62名学员系统培训了心肺复苏技术、AED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救护、创伤救护技术、特殊创伤的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现场救护等急救知识与技能训练。为确保培训质量,北京市红十字会还专门派出两名督导老师全程指导,为基地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重要经验。 心肺复苏+AED 实操培训 止血包扎实操培训 当前,应急总医院基地在各级红十字会支持下,现已稳步推进各项培训工作,包括开通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官网报名通道,并设立电话及微信咨询方式,方便学员报名与咨询。未来,基地将面向社会定期开展心肺复苏技能(4学时)、创伤救护技能(4学时)和红十字救护员(16学时)培训,积极响应社会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应急救护普及工作迈向新台阶。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30
应急总医院举办北京市消防卫勤业务培训班
9月15日至19日,应急总医院在北院区举办北京市消防卫勤业务培训班,50名来自北京地区的消防卫勤人员参加培训。 合影留念 开班仪式上,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后勤装备处处长魏兴雷出席并致辞。刘晓川副院长深情回顾了总医院多年来与消防救援人员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强调了卫勤保障在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魏兴雷处长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期望:统一思想、强化政治站位;知行合一、增强学习积极性;严格管理、严守培训纪律,希望学员们未来能在总队救护与卫勤工作建设中发光发热。怀柔消防救援支队陈绪代表学员表态发言,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刘晓川副院长致辞 魏兴雷处长致辞 陈绪代表学员表态发言 此次培训班课程设置紧密贴合消防救援工作实际需求,构建起应急医学全链条知识体系。理论课程涵盖应急医学与消防卫勤体系构建、人体运动系统骨骼肌肉结构解析、专业体格检查方法教学、训练伤预防与康复等核心内容,为学员们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实操环节更是亮点纷呈,康复理疗、拔罐技术实操训练让学员们亲身体验,快速掌握实用医疗技能。同时,针对队伍常见疾病处置、大规模伤亡事件应急响应与检伤分类流程等内容的细致讲解,填补了消防救援人员在卫勤领域的医学知识空白。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理论授课 此外,培训班还嵌入北京市红十字会16学时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课程。心肺复苏技术、AED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现场救护等急救知识与技能训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讲授、情景模拟和操作演练,让学员们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为救援工作增添一份保障。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 此次培训,应急总医院以专业、务实、精准的培训方式,为北京消防卫勤队伍注入了新的能量。下一步,应急总医院将继续携手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紧贴实战需求,为消防卫勤队伍培养更多懂基础理论、会伤情鉴别、会创伤急救、会紧急避险、会康复指导的卫勤专业人才,为消防救援工作提供坚实的卫勤支撑。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26
岐黄薪火传,中西智汇融——北京市第十一期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在应急总医院开班
9月21日,北京市第十一期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举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应急总医院诸方领导及硕学专家齐聚一堂,共为西医问津中医之新程鸣金击鼓,冀望于“阴阳调和,五行相济”之中医奥义与西医之术的交融中,开中医药传承创新之新局。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开班仪式 早上八点,学员们有序领取教材,为即将开启的“岐黄之术”问学之旅预作筹谋。九时许,开班仪式在李福生(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的主持下准时启幕。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辞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率先致欢迎辞:以医者仁心搭融合之桥。他代表医院对全体学员及参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坦言医院历来视西医学习中医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医道无界,仁心同源。中医“治未病”的智慧、辨证施治的精髓,与西医精准诊疗的优势相得益彰,实乃当今济世救人之良策。孙劲文副院长寄语学员,愿大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敞开心扉接纳中医知识,日后在临床中探索中西结合的诊疗路径,为患者带来更周全的救治。 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讲话 随后,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讲话:以重视之心筑传承之基,着重阐述医院对西医学习中医工作的隆重视遇。她表示,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要在理念与实践中深度融合,医院将全力保障培训顺利开展,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与资源。中医历经千年积淀,“望闻问切”的诊法、“气血脏腑”的理论,皆是中华医药之瑰宝。西医医师研习中医,既是传承国粹,更是拓宽诊疗思维的关键。刘晓川副院长希望学员们沉心钻研,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海彬致辞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海彬致辞:以协同之力探发展之路,从行业发展视角分享见解。他指出,西医学习中医是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医讲“阴阳平衡”,中西医融合亦需找到契合点。刘海彬常务副主委鼓励学员们主动沟通、积极探索,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回应患者需求,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李萌讲话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李萌随后介绍了学会在西学中工作中的规划与支撑,以专业之策铺学习之途。她表示,学会整合了优质中医师资与系统课程资源,帮助西医医师夯实中医基础。中医知识体系严谨,从“经络学说”到“方剂配伍”,皆需循序渐进研习。学会将全程护航学习过程,确保学员能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与基本技能,为后续临床应用筑牢根基。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领导祝静讲话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领导祝静讲话,以政策之力启创新之境,更是为培训班注入强劲动力。她从政策维度深入解诂西医学习中医的发展机缘,强调当前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整体观,与西医的微观探索互为补充。祝静勉励全体学员把握时代脉搏,肩负起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为中医药事业振兴贡献力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许筱颖教授授课 开班仪式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许筱颖教授开讲《中医基础理论》,以深厚之学术积淀与生动之讲解,为学员们开启“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之中医知识启蒙密钥,引领大家探赜索隐中医“治未病”与辨证论治之精妙。 合影留念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北京市推动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为西医医师搭建了系统钻研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平台,有利于培养更多具备中西医诊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在“衷中参西、融会贯通”的实践中,为群众提供更优质、多元的医疗服务,为中西医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助力谱写中西医协同创新、共筑“大医精诚”的新篇章!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医务处 审核:缪国斌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9
2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