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科普
5G赋能:三地携手开启远程呼吸介入新模式
7月9日上午,应急总医院联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5G网络与北极星支气管镜机器人,完成目前国内首例“三地同步”远程支气管镜手术,涵盖活检与冷冻消融等高难度操作。此举标志着我国经呼吸道智能诊疗进入“无边界协作”模式。 应急总医院张楠主任医师与两地专家制定方案并远程5G操作 2分30秒钟锁定“深结节” 首台手术由应急总医院张楠主任团队远程操控常州一院机器人。患者为56岁男性,左肺下叶外基底段17.3×14.6 mm实性结节。张楠主任通过5G链路下达指令,机器人2分30秒抵达病灶,常州一院李翀团队用径向超声二次定位后完成活检,全程无卡顿。 精准远程操控与指导 远程精密操作,突破“磨玻璃禁区” 之后三院再次联手,分别由常州一院专家李翀团队远程控制石河子一附院设备,3分30秒导航到达患者右肺上叶尖段9.5 mm结节,石河子邬超团队完成活检并成功进行冷冻消融;以及再度由应急总医院主控石河子现场,机器人2分钟突破解剖禁区,到达病患右肺上叶15×11 mm磨玻璃结节,活检后实施冷冻消融,术后评估消融边界清晰,无并发症。 2分钟突破“禁区”,磨玻璃结节诊疗实现新突破 本次三地远程协作展示了当前业内关注的技术亮点:5G端到端时延<20 ms,实现“手眼同步”、 多模态导航(CT+超声+O臂)全程可视化、主从架构支持“一键切换”诊断/治疗模式。 张楠主任医师率团队进行术后总结 本次实践为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呼吸道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专项临床验证环节。张楠主任医师表示:“这不仅是设备革新,更是诊疗模式变革。通过国家级项目推动技术普惠,我们将把精准医疗的边界从京津冀延伸至祖国各地。”未来,应急总医院将持续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的呼吸介入服务。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肿瘤内科 作者:马洪明 审核:张楠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23
呼吸内镜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第五期(北京站) 在应急总医院圆满收官
近日,呼吸内镜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第五期(北京站)在应急总医院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基层医师齐聚于此,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汲取先进理念,锤炼实操技能,满载而归。此次培训不仅为基层医疗注入新活力,更彰显了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张楠主任团队的技术实力与引领作用。 培训结业合影留念 权威领航:项目落地应急总医院 2024年11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发起的呼吸内镜适宜技术培训项目正式启航,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护佑患者生命的“利器”。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凭借精湛的技术、实力强劲的医疗团队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功获得承办第五期(北京站)培训项目的资质。这一期培训延续“实战为本、沉浸式训练”特色,还融入更多聚焦临床实效的内容,为基层医师打造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习之旅。 项目启动 理论深耕,聚焦临床常见场景 培训开幕式上,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发表致辞,对授课专家和基层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呼吸内镜适宜技术是提升基层呼吸疾病诊疗能力的关键,希望学员借此掌握标准化操作,提升综合判断力,将先进适宜的技术真正带回基层和患者身边。 刘晓川副院长开幕致辞 此次培训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洪武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蔡志刚教授两位业内大咖授课。王洪武教授以“如何将呼吸介入打造成一个品牌”为主题,结合自身经验,从团队建设、技术体系和学术传播等维度分享学科发展路径,让基层医院看到打造特色技术的潜力。蔡志刚教授聚焦金属支架置入技巧,并通过实际案例助力学员理解,提升实操能力。 王洪武教授授课 蔡志刚教授授课 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专家团队也带来精彩课程。张楠主任围绕“呼吸内镜适宜技术推广”展开讲授,强调适宜性技术是“高效率+强适配”的结合,是基层医疗场景的理想之选。王智娜、王立星、侯清武等多位专家借助丰富案例和临床经验,帮助学员建立“做与不做之间的判断标准”,强化“操作目的导向”意识。高鸿主任医师从“如何识别镜下病变”切入,讲解常见病灶影像特征与处理策略,为基层医生应对复杂情况提供思路。 张楠教授授课 高鸿教授授课 王智娜医生授课 实操锤炼:沉浸式训练提升技能 实操教学是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采用“沉浸式+分组式”教学设计。支气管镜基础操作、高级支气管镜技术、硬镜操作等项目均设立专门实训组,由专家分组指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真动手、真掌握”。 培训现场配备的超高清内镜系统和多种手术设备及气管支架等实物供学员模拟操作,不仅提升了学习体验,更展示了国产设备在临床实战中的强大适应性。一位学员感慨:“通过现场参观手术和模拟操作,很多以前理解不透的细节,现在一下子就明白了。” 张楠教授进行支气管镜手术演示 讲解安全T管及体验4K超高清内镜系统 技术下沉:培训机制持续升级 呼吸内镜适宜技术培训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五期,覆盖多个区域,形成系统化、标准化培训机制。本期北京站培训的圆满结束,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在培训中的专业引领作用,为更多县域医院搭建学习成长平台。 从最初聚焦“如何操作”,到如今探讨“为何如此操作”,项目培训内容不断升级,形式更加多样,方向愈发精准。始终不变的是以实用为导向、以基层为核心的目标,为一线医生提供迫切的知识补给和能力支持。 赋能基层:十余年坚守初心如磐 在快节奏、高负荷的临床环境中,基层医生肩负着巨大责任,也面临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的双重挑战。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呼吸内镜适宜技术培训项目,成为承载希望的平台。每一次手把手的传授、每一场面对面的交流,都为基层医疗注入持续动力。 据悉,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张楠主任团队为基层医师培训气管镜技术已坚持十余年。每年四期,每三个月一期,年均培训60-80人,累计已培训近800名基层医师。这项实用的气管镜技术辐射全国,让众多命悬一线的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重获新生。 呼吸不止,赋能不息。呼吸内镜适宜技术培训项目的脚步不会停歇,它将带着使命与担当,继续奔赴下一站,为更多基层医生点亮技能提升的明灯,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来源:肿瘤内科 作者:马洪明 审核:张楠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04
99岁老人气管肿瘤险象环生,精湛医术点亮生命希望
  3月12日晚,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在应急总医院紧张上演。一位来自外地的99岁高龄老奶奶,因主气管开口处肿瘤堵塞气管,命悬一线。面对如此高龄且病情危重的患者,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张楠率团队迎难而上,成功挑战医学极限,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效的绿色通道,为老奶奶实施了气管镜手术,守护了她的生命通道。   (当)晚9点,老奶奶被紧急送入应急总医院。她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经初步检查,张楠医生发现患者主气管开口处的肿瘤已经堵塞了气管的90%,导致她喘憋严重,几乎无法正常呼吸。由于患者年龄极高,病变所在气管开口又是气管镜手术高难位置,麻醉难度大、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然而,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应急总医院立即启动了气道梗阻绿色通道。在医务处的协调下,急诊科、麻醉科、肿瘤内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形成了一支高效的救治团队。他们争分夺秒,精心为患者制定麻醉和手术方案,准备手术器械,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手术由肿瘤内科张楠主任率团队亲自操刀。该团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是应急总医院气道梗阻救治领域的硬核力量。在手术过程中,张楠主任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气管镜,一步步接近肿瘤。由于患者气管狭窄,手术空间极为有限,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格外谨慎。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张楠主任率团队成功切除了患者气管内的肿瘤。随着肿瘤的切除,老奶奶的呼吸立即变得顺畅起来,喘憋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也为她的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术后,老奶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逐渐恢复。她激动地说:“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家属也对医护人员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此次成功救治99岁高龄患者的案例,再次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在应急救治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专业实力。医院开通的24小时气道梗阻绿色通道,为气道梗阻患者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救治服务。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医院实现了从患者接诊到救治的无缝衔接,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应急总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展现出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挑战了医学极限,为高龄患者实施了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他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中,应急总医院以精湛的医术、高效的绿色通道和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成功守护了99岁高龄患者的生命通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致上、生命至上”的精神,展现了应急总医院在应急救治领域的卓越实力和专业水平。
2025.04
10
命悬一线 与生命赛跑
2023年2月1日,51岁的王女士因喘憋进行性加重、端坐位,紧急自黑龙江乘火车连夜赶往我院接受诊疗。外院胸部CT提示右肺肿瘤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入院时,情况十分危急,严重的憋喘导致患者出现了供氧不足、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高达190次/分,肺部肿物巨大,气道狭窄段过长,并且包绕心脏及大血管,高鸿主任医师全程陪同、询问、了解患者信息,并迅速联系心内科、麻醉科共同评估患者病情,稳准快的制定了救治方案--气管镜下放置气管支架为开放气道夺取一线生机。 患者全麻后于半坐位开始接受治疗。高鸿教授手握硬镜毫不顾及自身安危站在了凳子上,娴熟的操作着气管镜,患者心率、血压、血氧进行下降,此时,高鸿教授迅速将硬镜插入近隆突处,经硬镜进软镜迅速完成病检后,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放入了大Y支架,中央气道较前明显增宽,患者生命体征恢复了正常,在场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高鸿教授谈到:中央气道狭窄病程一般较长,发作时情况较危险,一旦出现喘憋症状时,不要拖延,应该尽快到医院完善检查明确病因,精准治疗,避免危及生命事件发生。恶性气道狭窄可缓慢起病,也可随肿瘤进展病情突然加重,常表现为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对于气管严重狭窄引起重度呼吸困难,气道支架置入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通气。
2025.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