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员组成:
科室成立2009年1月,目前科室人员30余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多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7名;博士3名,硕士5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学校,并有专科训练过的护士。人员梯次配置合理,不同专业协作良好,可以胜任呼吸重症及肿瘤内科医疗及专科护理,肿瘤疼痛规范化管理、化疗专科的管理。
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部(PCCM II)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介入分会呼吸内镜培训基地,是医院重点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 2014年率先在北京市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接诊、住院半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
科室在秉承传统的呼吸专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已成熟开展了内镜下的各种诊疗技术,包括内镜下普通诊断技术及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冷冻肺活检等高级诊断技术,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可以准确引导、精确定位,提高了肺外周结节病变的诊断阳性率。
教学方面,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呼吸介入培训基地,包括气管镜培训基地、经皮肺介入培训基地(氩氦刀、射频、微波、放射性粒子植入等)、肺部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呼吸肿瘤多学科整合规范化治疗基地、肿瘤疼痛规范化治疗基地、药物临床实验、医疗器械临床实验基地,有一整套成熟的规范化教学体系,可分层个体化教学。
二、收容情况:
现有床位45张。2018年床位使用率99.5%。年均收治住院患者三千余人。设有门诊(普通、专家)、病房、支气管镜中心、肺功能、重症监护、中心实验室等统一管理的独立临床科室,并开设肺小结节、慢性咳喘、气道瘘等亚专科门诊。
三、仪器设备:
科室在秉承传统的呼吸专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气管镜设备、监护设备、无创呼吸机设备,已成熟开展了内镜下的各种诊疗技术,包括内镜下普通诊断技术及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冷冻肺活检等高级诊断技术,支气管镜下电磁导航等,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已成熟开展肺部血管介入技术、经皮肺介入技术(氩氦刀、射频、微波、放射性粒子植入),光动力治疗、气道支架、消化道支架置入及取出术、全肺灌洗术及镜下的诊断及治疗。



四、病种范围:
主要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疾病诊断与治疗;严重气管狭窄、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抢救治疗;肺癌、肺部结节、以及气管食管瘘、支气管瘘等疾病诊治;恶性肿瘤诊断,化疗,靶向治疗,分子免疫及细胞免疫治疗,微创消融治疗等。
五、技术特色:
1、气管镜下气道疾病的诊治:已经成熟开展内镜下的各种诊疗技术包括:内镜下普通诊断技术及超声支气管镜针活检术、冷冻肺活检、气管镜下氩气刀、激光、气管支架置入,气管镜下电磁导航、LungPro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等。


2、肺部小结节临床诊治及研究:针对肺部小结节病变,我科可应用先进的导航系统对肺外周、较小的病变穿刺活检,也可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病理。

3、针对胸部、消化道其它部位的肿瘤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也具有一定水平。


4、针对恶性肿瘤的血管介入技术、经皮介入消融技术(氩氦刀、射频、微波),光动力治疗、气道支架、消化道支架置入及取出术。

5、科室规模、技术力量在北京及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水平)。
6、科室电话:010-87935395
六、学科带头人:
张楠: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PCCM 2)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中国内镜医师学会呼吸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肺癌学组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代谢性呼吸病学会代谢性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等。师从王洪武教授,对呼吸介入病学及肺部肿瘤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2006年从事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完成各种支气管镜介入手术3000余例,尤其擅长复杂气道手术。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七、论文、专著、成果:近五年,科室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本);参与编写专家共识4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院内课题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