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六党总支多措并举推动学习深入
第六党总支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中,充分发挥退休党员政治觉悟高、经验丰富、敏锐性强等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克服点位分散广、体弱年岁高、场地限制多、防控疫情集中难等现实诸多难点,多措并举,引领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一是丰富载体全面学。针对退休党员诸多不便的实际,第六党总支利用工作间隙开展“三上门”:送学上门、送书上门、邮寄材料上门,方便老同志及时拿到学习材料;并充分运用“30个知识点带你学习党章、十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手册”等电子文档,通过个人自学与小组共学、线下学习与线上共议等形式,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习,增强效果。 二是支委带头研讨学。总支、支部书记做好“三个带头”,即:带头认领课题、带头学思并重、带头筹备研讨,结合退休工作和老同志的特点,在医院研讨题上增加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谋划做好退休工作”的内容,为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学习针对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做好结合深入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年终岁尾、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刻,第六党总支在引导退休党员珍惜政治荣誉、在学思践悟中内化于心的同时,注重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慰问困难党员、做好退休干部服务保障、解决老同志现实问题等紧密结合,同筹划、同推进、同落实,务求学以致用见实效。 (供稿:赵雪峰)
2022.11
18
第一党总支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初心使命,11月5日,第一党总支组织党员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医院党委副书记王月云、总会计师许太谊及第一党总支的党员共6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负责人宁宝坤简要介绍了该训练基地的建设历史、发展状况,并代表训练基地接收了第一党总支捐赠的防疫物资。随后,大家分成两组对该训练基地的训练场所、荣誉室、4D影院、烟道逃生、虚拟灾害馆等,依次进行了参观、体验。在训练基地荣誉室,大家通过听讲解、看展板和实物,对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和中国应急救援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深受教育和震撼。在体验倾斜倒塌的楼房和烟道逃生时,大家克服眩晕感上下楼,在狭窄的烟雾通道匍匐前进,顿觉不适和自顾不暇,而救援队员们则还需携救援装备去救助他人,从而感受到了应急救援的辛苦和不易。 参观、体验后,第一党总支书记高艳主持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专题党课,邀请训练基地资深救援队员吴需、刘旋教官,结合自己参加过的国内外灾害救援的经历,分享入党的心路历程和对使命与责任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学习二十大精神落实到行动的体会。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纪委书记刘超,简要介绍了该中心的工作。医院党委副书记王月云对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高度重视此次党日活动表示感谢,强调此次共建活动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开展,对于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把握应急医疗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和公共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他勉励大家守初心强党性,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立足岗位,不畏艰险,履职尽责,练就过硬本领,担当作为,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应急管理事业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反响很好。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成果和中国救援队的朝气活力,党课生动感人,催人奋进,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决心和信心。 (撰稿:高 盛 )
2022.11
15
应急总医院党员干部收听收看热议二十大开幕盛况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应急总医院党员干部职工通过电视、网络或广播等形式,踊跃收看收听并热议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援藏抗疫医疗队集中观看二十大开幕式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在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大家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催人奋进、令人鼓舞。作为应急管理系统卫生健康工作者,倍感振奋、倍增动力。纷纷表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成绩令人欣喜、自豪。要坚定不移跟党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的报告为引领,真正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判断、重点举措上来,以加快医院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应急管理事业作出新的贡献。麻醉科医护人员观看二十大开幕式科室医护人员观看二十大开幕盛况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医院所属各党总支、支部、科室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利用工作间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援藏抗疫医疗队、退休老党员等,分别以拍摄视频、微信群讨论交流、分享心得等不同形式寄语党的二十大,抒发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情感及美好祝愿。  多种形式收看二十大开幕式全心全意为消防指战员健康护航10月16日上午,赴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开展巡诊的我院医疗巡诊小分队,与消防指战员共同收看了开幕会实况,小分队队长祖洁琛表示,要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两个至上”,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忠实履行部党委赋予我院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职责使命,全心全意为消防指战员做好医疗健康服务。巡诊小分队与消防指战员共同收看二十大开幕式练就过硬本领,用心用情服务患者院第三党总支支委、九病区护士长孔令煜表示,报告多次提到“人民”,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医务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用心用情解决患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医患共同收看二十大开幕式二十大报告增信心添动力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院团委书记闫星辰表示,报告对团员青年提出了要求和期许,体现了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对青年成长的关注。我们要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立足岗位、积极进取,用实际行动助力医院改革发展,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医护人员热议二十大报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负责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赵雪峰表示,老同志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开幕会的盛况,表示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充分发挥老党员优势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退休老同志收看二十大开幕式退休老同志收看二十大开幕式下一步,应急总医院党委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以忠诚担当、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来源:党群工作部作者:杨进、王晶琨审核:李明坤延伸阅读来源:新华社微博关注我们应急总医院前身为煤炭总医院,始建于199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华北理工大学教学医院。2022年5月,经北京市医保局批准为A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全国“5G+医疗”试点医院。2018年12月,经中编办批复,煤炭总医院更名为应急总医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2021年10月,经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卫健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援、转化于一体的应急医学学科体系,承担应急医学救援、应急医疗资源储备、国际医疗救援、应急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职责。一院两区医院现有两个院区。本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地区,东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100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本院区东院区特色突出医院编制床位515张,因装修改造,目前开放床位460张,年均门急诊总量60多万人次。设有43个医疗、医技科室,呼吸重症、血液透析、尘肺病等专业具有较强优势,气管镜介入治疗走在国内专科医疗技术的前沿,气管镜手术年均3800例。烧伤整形、创伤外科、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等一批应急特色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核磁共振仪2台、CT机3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台、高清荧光腹腔镜和3D腹腔镜4台套,以及移动CT、方舱CT、智能化移动救援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支气管镜介入手术应急担当医院始终坚持公益属性,积极投身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抗震救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体现责任与担当。在危急关头体现责任与担当。新冠疫情以来,累计抽调6000余人次,支持北京市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防控工作,为群众核酸采样近300万人次。近年来,圆满完成了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庆典和北京冬奥运会、冬残奥运会等系列重大活动的医疗服务保障任务。医院先后13次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4次被应急管理部荣记三等功,9次被评为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重大任务医疗保障平战结合2002年底,中编办批准在煤炭总医院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设立了42个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成立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专家组,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全国各类重特大矿山事故抢险救援中救治伤员共计2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2018年9月,按照应急管理部的工作部署,应急总医院与北京消防总队、中国地震搜救中心组建了中国救援队,代表国家执行国际救援任务,实行平战结合,开展经常性演练与救援工作,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救援和重大演习任务。重大矿山事故医疗救援能打胜仗2018年9月,高效完成了“9.28印尼地震海啸救援”备勤任务。2019年3月,赴非洲莫桑比克参加国际救援行动,赢得了莫桑比克政府和人民高度称赞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中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2021年5月,参加“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任务,荣立应急管理部集体三等功。2021年7月赴河南参加抗洪救灾抢险救援,赢得广大救援队伍和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11月,参加INSARAG亚太地震应急演练,派出两组人员全程参加USAR和EMT医疗救援演练,是国内医疗机构中唯一承担两类医疗队参演身份的单位。2022年5月,参加“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创新性地应用5G信息传输技术实时进行医疗救援现场与后方医疗专家团队信息交流,确保了现场医疗救援的及时准确。“应急使命 2022”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搭建科研平台,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共建应急医学与救援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获科技部重点专项《极端自然灾害现场危重伤员智能生命救治后送舱成套装备研究》,为子课题《后送舱系统性能验证及综合示范应用》参研单位;2021年获批科技部重点专项《灾害事故现场危重症伤员伤情评估与快速诊治关键技术装备》,为子课题《灾害事故现场的远程救治及资源智能调度云平台》牵头单位。5G远程救治显神威转型升级应急总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党委关于“建设应急特色现代化医院、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医院、全国应急医学研究的牵头医院”的部署要求,以《应急总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指导,以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大局大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力度,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院正加快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护佑人民健康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烧伤名医、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国忠查房主办 融媒体中心监制 彭雪征责编 莫  鹏
2022.10
17
应急总医院组织团员青年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应急总医院团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线上与线下、集中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团员青年收听收看大会盛况。援藏抗疫医疗队集中组织收看二十大开幕盛况门诊团总支线上集体收听二十大开幕盛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指出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岗位上收听二十大开幕盛况在宿舍里收看二十大开幕盛况下班后收看二十大开幕盛况怀孕在家收看二十大开幕盛况大家一致认为,报告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精准把握党和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报告对团员青年提出了要求和期许,体现了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对青年成长的关注,作为当代青年是我辈之幸事,如总书记说的那样,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将不辱使命,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立足岗位、积极进取,用实际行动助力医院改革发展,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闪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举院同心  拼搏创新攻坚克难  再创佳绩来源:院团委作者:闫星辰审核:李明坤关注我们应急总医院前身为煤炭总医院,始建于199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华北理工大学教学医院。2022年5月,经北京市医保局批准为A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全国“5G+医疗”试点医院。2018年12月,经中编办批复,煤炭总医院更名为应急总医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2021年10月,经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卫健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援、转化于一体的应急医学学科体系,承担应急医学救援、应急医疗资源储备、国际医疗救援、应急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职责。一院两区医院现有两个院区。本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地区,东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100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本院区东院区特色突出医院编制床位515张,因装修改造,目前开放床位460张,年均门急诊总量60多万人次。设有43个医疗、医技科室,呼吸重症、血液透析、尘肺病等专业具有较强优势,气管镜介入治疗走在国内专科医疗技术的前沿,气管镜手术年均3800例。烧伤整形、创伤外科、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等一批应急特色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核磁共振仪2台、CT机3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台、高清荧光腹腔镜和3D腹腔镜4台套,以及移动CT、方舱CT、智能化移动救援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支气管镜介入手术应急担当医院始终坚持公益属性,积极投身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抗震救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体现责任与担当。在危急关头体现责任与担当。新冠疫情以来,累计抽调6000余人次,支持北京市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防控工作,为群众核酸采样近300万人次。近年来,圆满完成了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庆典和北京冬奥运会、冬残奥运会等系列重大活动的医疗服务保障任务。医院先后13次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4次被应急管理部荣记三等功,9次被评为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重大任务医疗保障平战结合2002年底,中编办批准在煤炭总医院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设立了42个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成立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专家组,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全国各类重特大矿山事故抢险救援中救治伤员共计2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2018年9月,按照应急管理部的工作部署,应急总医院与北京消防总队、中国地震搜救中心组建了中国救援队,代表国家执行国际救援任务,实行平战结合,开展经常性演练与救援工作,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救援和重大演习任务。重大矿山事故医疗救援能打胜仗2018年9月,高效完成了“9.28印尼地震海啸救援”备勤任务。2019年3月,赴非洲莫桑比克参加国际救援行动,赢得了莫桑比克政府和人民高度称赞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中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2021年5月,参加“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任务,荣立应急管理部集体三等功。2021年7月赴河南参加抗洪救灾抢险救援,赢得广大救援队伍和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11月,参加INSARAG亚太地震应急演练,派出两组人员全程参加USAR和EMT医疗救援演练,是国内医疗机构中唯一承担两类医疗队参演身份的单位。2022年5月,参加“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创新性地应用5G信息传输技术实时进行医疗救援现场与后方医疗专家团队信息交流,确保了现场医疗救援的及时准确。“应急使命 2022”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搭建科研平台,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共建应急医学与救援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获科技部重点专项《极端自然灾害现场危重伤员智能生命救治后送舱成套装备研究》,为子课题《后送舱系统性能验证及综合示范应用》参研单位;2021年获批科技部重点专项《灾害事故现场危重症伤员伤情评估与快速诊治关键技术装备》,为子课题《灾害事故现场的远程救治及资源智能调度云平台》牵头单位。5G远程救治显神威转型升级应急总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党委关于“建设应急特色现代化医院、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医院、全国应急医学研究的牵头医院”的部署要求,以《应急总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指导,以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大局大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力度,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院正加快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护佑人民健康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烧伤名医、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国忠查房主办 融媒体中心监制 彭雪征责编 莫鹏
2022.10
1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