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丨低风险区域出门不戴口罩行吗?爬山、逛公园要做哪些防护?
     
2020.02
28
中老年居家健身注意啥
  中老年群体居家健身如何做到科学、安全?专家提醒,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不能随意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养成锻炼习惯的同时,要保持精神愉悦,注意合理膳食,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些广场舞爱好者最近纷纷在名为“相约南湖广场”的微信群里分享居家锻炼的视频。在群主马宏斌的带领下,这些长期在乌鲁木齐南湖广场跳舞锻炼的中老年朋友通过网络找到了健身的新感觉。 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成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共识。在专家看来,中老年人群居家健身更要科学适度,在坚持锻炼的同时,还要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合理膳食,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2月1日,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发布致全国老年体育工作者的倡议书,倡导广大老年体育工作者主动学习、广泛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帮助老年人积极做好防控,指导他们科学健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主要表现在肌肉力量、耐力、控制能力以及身体柔韧性的降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康复与体能训练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晓嶙建议,中老年人适合选择传统养生项目进行居家锻炼,比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体能较弱者可以尝试广播体操、瑜伽等强度相对较低的运动项目。 针对中老年人群的身体特点,相关协会、组织积极展开行动,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以太极拳、八段锦为例,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配合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能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提高肺活量。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会长刘彦英说:“这些项目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节奏缓慢,适合中老年人,健身效果不错。”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多个专项委员会推出线上教学视频,太极拳专项委员会组织专家在线免费授课。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温文说,通过太极拳专家的教学示范,进一步带动了更多人习练太极拳,为疫情防控出了一份力。 把握适当的运动强度 中老年人想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还需坚持锻炼。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世界武术冠军刘晓蕾建议,最好保持每天锻炼,一周不少于4次,每次40—60分钟为宜。如果时间有限或身体状况不允许,可在一天中安排一到两次练习,每次练习15—30分钟,也可将整套动作拆开,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单节动作练习。 对平常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要掌握好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是关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冯强说,中老年人可以先从一些增强柔韧性的动作开始,再慢慢地过渡到力量练习。同时,在锻炼过程中还要注意监测心率,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高晓嶙提醒,中老年人锻炼时切忌突然增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否则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如果体能一般,可以进行短时间、多组间歇运动,每组运动之间要有充分的休息,每天的总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即可。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在运动时更要格外小心,尤其要注意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此外,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通过拉伸等动作将过度紧张的肌肉放松。 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长时间“宅”在家里,有可能造成情绪焦虑。研究表明,运动能释放体内的多巴胺,促进精神状态的改善。虽然疫情期间不便出门锻炼,但通过网络,平时聚在一起的健身搭档也有了“云健身”和“云交流”的机会。 “相约南湖广场”微信群有200多人,最初群友仅限于乌鲁木齐本地居民。现在,也有其他城市的广场舞爱好者加入,大家把各自的居家锻炼、跳舞的视频发到群里,每天都在线上聊得很热闹,马宏斌在下午6点还进行汇总、剪辑和配乐,发布“当日精选”。“虽然每个人可能只有几秒钟的露脸时间,但大家都挺满足。”马宏斌说。 因人而异适度锻炼不可少,合理膳食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中老年人在日常饮食结构上马虎不得,需要科学合理搭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处长张漓建议,中老年人日常饮食要注意控制总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要多摄入新鲜食材,尽量减少摄入腌制食品、辛辣油腻食品以及含酒精饮品;在均衡的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尽可能丰富一些。  
2020.02
27
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有用吗?日常补充维C该怎么补?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布消息称,其国家援鄂医疗队提出的“大剂量维C”在临床应用中获得理想疗效,正式工作10天以来,已有8位患者康复出院。 其治疗方案总体概括为“早期,足量,短程,联合”。医疗队指出早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抗氧化作用,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抗病毒水平,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 不久前,在朋友圈里、各微信群里刷屏的一段美国医学博士吴军教授的演讲音频,声称新冠病毒肺炎的机理,其实是过激的免疫反应制造的大量自由基引起的器官损伤,而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是自由基的清除剂。 吴军教授演讲内容一出,各路相关专家与权威机构纷纷辟谣,认为截止目前,没有证据证实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有用,目前该发现也仍是初步研究,还需要开展临床研究,进行大量实验。 中美双重认证职业药师冀连梅指出,临床治疗疾病讲究用证据说话,证据金字塔越往顶层走,证据质量越高,越往底层走,证据质量越低。所谓的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理论,属于证据金字塔底层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级别的基础研究,不具有临床意义,离指导临床还有很远的距离。 其实,从抗击新冠以来,网络上总是流传着“吃什么可以抗病毒”的声音,但信息往往来的快、辟谣得也快。 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里,我们到应该听谁的?别让舆论绑架了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编汇总了新冠以来关于VC的所有的正面的反面的言论,包括国内外关于VC的研究数据,以及国内最先推荐VC的各地政府部门发文,帮您独立思考,自己判断。 1月22日,上海卫生健康委药政管理处,最先明确把维生素C列为预防新冠肺炎药品;1月26日,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了一封《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呼吁全市人民适当补充维生素C。 1月27日,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也发文,号召大家尽量不用空调,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 1月29日,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就在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武汉直播间里说,大量证据证明VC是可以抗病毒的,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 现在网上最广为流传的是,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的讲话,彭志勇教授声称,他所在的团队正在进行大剂量维生素C(VC)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近日已在美国临床试验Clnicaltrials.gov网站上登记,或为对抗新冠肺炎带来新思路。 彭志勇教授表示,不管是过去的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还是现在的新冠肺炎,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都是急性呼吸窘迫症,以及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的并发症。当病毒导致氧化应激增加,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后,VC等抗氧化剂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彭教授认为VC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抗氧化损伤,第二可以提高免疫力。他认为维C的剂量与治疗效果有很大关系,大剂量VC不仅可提高抗病毒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 对于这项研究,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营养师顾中一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这项研究跟一般老百姓完全没有关系。 首先,它所观察的对象是非常重症的,这种患者跟现在没有得病或者轻症的患者是不一样的。其次,它剂量真的特别大。一天24克什么概念?如果泡腾片一片是一克,相当于你一天也要吃24片,简直就是当饭吃了,不建议大家这样去吃。 另一方面,顾中一也推荐可以适当补充VC,增强长期免疫力,剂量保持在一天吃个100mg或200mg。 国外对维生素C的功效研究也从未中断。2017年医学期刊《Cancer cell》发表了一篇关于维生素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或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2017年8月16日美国医学期刊《Cell》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维生素C的研究文章,Cimmino研究团队发现,维生素C可以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抑制血液肿瘤发生。 2017年8月21日,英国科学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关于《维生素C调节造血干细胞功能和白血病发生》的文章。Agathocleous研究团队发现维生素C可以调节造血干细胞功能和影响白血病的形成。 2018年2月,医学期刊《Antioxidants》有一篇有关维生素C对人体淋巴细胞的综述,里面提到维生素C能够促进T细胞和NK 细胞的增殖,并影响其细胞功能。 意大利罗马生物医学大学研究发现,给2-5岁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的儿童,每天口服70mg的维生素C。结果男童原平均每年感染次数6.25次,下降到2.5次,女童原平均每年感染次数7.25次,下降到2.75次。定期服用维生素C,能显著减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Ferrara P , Minerva Pediatrica, 2016) 但质疑维生素C功效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当前网络转载最多的是《吃维生素C、板蓝根可预防新冠病毒?这些都只是传说》这篇文章。文章声称,“维生素C可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但不能增强免疫力,也没有抗病毒的作用。疾病治疗过程中,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治疗手段。” 在2003年非典时期,有人提出过维生素C可能对抑制冠状病毒有用,可以开始拿它做实验。由于维生素C是便宜易得的制剂,于是在后来的近20年间,有了大量用维生素C抗感染的研究,特别是像流感,以及一些病毒性的感染。 目前部分专家认为在感染病毒之前,维生素C并没有任何预防作用。而在已经感染的阶段,不同研究对维生素C是否有用得出了相冲突的结论。但目前还是很少把它作为推荐型的一线疗法。 综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可以看出,口服维生素C具有增强免疫力效果,但是针对特定症状治疗效果是有限的,不能过分夸大。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报告,补充维生素C不但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升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还能帮助药物吸收、促进有毒物和药物的毒性解除。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编著,P385-386 维生素C毋庸置疑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人们可以通过日常注意饮食来补充。但当前各地都在隔离的情况下,所能买到的新鲜果蔬食物有限、营养摄入容易单一化,此时可以额外补充适量维生素C。 如果一个人长期维生素C供应不足,比如经常吃盒饭、外卖、方便食品等,或因为生理原因增加了维生素C的消耗量,比如感染、烧伤、应激等情况,更需要通过其他方式适当补充维生素C。 其次,非常时期,普通预防正常服用量即可。但在疫情下,建议适当增加服用量。预防和治疗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患病者和健康人的生理状态也不一样,所以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自然也不一样。 未感染病毒的人,没必要为了防病而吃大剂量维生素C,只要保证满足日常膳食推荐量即可,维生素C的日常膳食推荐量为100毫克,孕产妇200毫克。但用于治疗的,一定是超出膳食推荐量的大剂量。 所以,在疫情期间,除了带口罩、勤洗手、多喝水以外,我们可以选择适当补充维生素C ,增强免疫力。▲  
2020.02
26
宅在家,如何管好体重
  被新型冠状病毒困在家的日子里,“吃得多动得少”成了很多人的常态,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长胖。宅在家不方便“迈开腿”,如何通过“管住嘴”来管好体重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抗疫期间一定不能节食减肥。因为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才能使免疫细胞处于最佳的战斗状态,比如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A、铁、锌等营养素也是免疫功能不可缺少的。如果吃得太少,营养跟不上,不仅容易被感染,而且感染后也不易恢复。 所以,大家一定要吃好一日三餐,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素。并且,真正有营养的东西不容易增肥,营养差且热量高的食物东西才容易增肥。在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肥胖发生密切相关的只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两类,而且还是多余的部分才有这种害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都不会增肥,相反,减肥的时候维生素消耗量还会增加,矿物质也容易流失,所以要额外补充,否则身体就连分解脂肪的能力会变差。要想营养和好身材兼得,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高纤维、低脂肪食物,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高纤维食物,像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都是消除饥饿感的高手,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并且其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也很高。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能够充实我们的肠胃,让人产生一种“撑”的感觉,也就是较强的饱腹感。另外,要控制食欲,避开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也很重要,比如金黄色的油炸食品、甜腻的糖块蛋糕、高脂肪的汉堡、烤肉等,它们更容易激起食欲,让人不知不觉就吃下很多,摄入的能量远超身体的需要。 建议每天摄入糙米、燕麦等全谷物和红豆、绿豆等杂豆类50~150克,红薯、土豆等薯类50~1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并且,深色蔬菜要占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其富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两者均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疫情期间,如果有些食物暂时供应不足,比如果蔬等,通过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来补充某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 2、摄入足量鱼禽肉蛋奶和大豆,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组织修复,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还会使身体中的蛋白质代谢就会出现“负氮平衡”,导致人体的肌肉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难瘦”的体质,以后即便少吃,也很难瘦下去,而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发胖。 因此,无论是从提高抵抗力还是控制体重的角度,都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鱼虾、禽、蛋、瘦肉、奶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建议每天分别吃鱼、畜禽肉、蛋类40~75克,喝奶300克。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贝类虾蟹还是锌的好来源,猪肉、羊肉等红肉还富含血红素铁,蛋类尤其是蛋黄还能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此外大豆(黄豆、黑豆、青豆)及其制品也含优质蛋白,建议每天摄入15~25克,素食者应该适当加量。 3、放慢吃饭速度, 细嚼慢咽 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少于这个时间就匆匆结束了一餐,大脑会来不及提醒你已经饱了,结果造成实际能量摄入超标。而细嚼慢咽能延长用餐时间,刺激饱腹感神经中枢,反馈给大脑“我已经饱了”的信号,因此,我们就会较早出现饱腹感并停止进食。另一个衡量细嚼慢咽的指标则是每口饭咀嚼的次数,一般来说最好保证每口不少于5次,不易咀嚼的食物要相应增加次数。 此外,吃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感受饥饱,从而有利于帮助控制食量,避免过量。精白细软、油多膳食纤维少的食物则正好相反,它们会让人们进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觉就吃下很多,而饱感中枢还没有来得及接收到报告,胃里面感觉到饱胀之后才能停住嘴。但这时候,食物中的能量可能早就超过了身体的需要。   在饮食的基础上,每天要保证有一定量的活动: 一是可在家里做一些简易的活动,比如原地跑或走、室内体操、下蹲、仰卧起坐、俯卧撑、拉伸等,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是在空旷人少或通风良好的户外,可进行一些户外身体活动,如慢跑、快走、体操等,同时能获得一定日光暴露的机会及时间。 量出为入,吃动平衡,安享健康。  
2020.02
25
想念你的Tony老师吗?二月二理发指南,请收好
  少年,你的头发还好吗? 因为疫情,宅了一个多月 外面理发店也闭店谢客 好久没有理发了 已经快变成流星花园男主角 或者往事不堪回首的杀马特 没有Tony老师的日子,太难了 没有Tony,就把自己逼成Tony 不少网友成功地开发了 自己理发的新技能 带动了网上的电动推剪销量大涨 有的型号甚至已出现缺货断货 某电商平台在售的理发器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许多地方都有在今天理发的习俗 但是今年情况特殊 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少出门 出了门也别聚堆 尤其理发店是相对密闭的小环境 病毒传播风险更高 不过,要是实在头发长得 刘海盖过睫毛 打卷超过金毛 干枯胜过刷碗丝瓜 杂乱赛过阳台拖把 非理不可 那么这则二月二理发指南 你或许用得着  
2020.02
24
1 3 4 5 6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