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科普
应急总医院获批北京市朝阳区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挂靠单位
9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通知,确定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为朝阳区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挂靠单位,这标志着该院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此次朝阳区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成立,旨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与控制体系。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医疗团队脱颖而出。科室设有普通病房、CCU、心功能室、心脏超声室等多个诊疗单元,配备24小时待机的导管室和先进的心脏冠脉及电生理介入设备。年完成各种介入手术800余例,在临时起搏和呼吸机辅助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救治成功率高达99%,还创造了经急诊PCI手术救治持续心脏停跳132分钟、术中停跳除颤45次等国内纪录。2015年,科室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质量管理铜奖。 正在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正在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作为朝阳区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将认真履行职责,为规范全区各相关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作出积极贡献,助力提升同质化管理水平,为朝阳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医务处 监制:彭雪征
2025.09
09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温情——应急总医院“微笑诊疗”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近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了应急总医院,信中患者家属李女士用真挚的语言,讲述了79岁母亲李阿姨在应急总医院心内科的就医经历,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与敬意,让我们看到了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李阿姨是西坝河的老居民,自1994年起便与应急总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期间也曾辗转多家医院,但她始终对这家医院信赖有加。2025年6月和7月,老人因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年顽疾两次入住应急总医院心内科,正是这两次住院治疗,不仅让她的病情趋于稳定,更让她和家人感受到了医术与仁心交织的温暖力量。 作为高龄且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李阿姨对治疗充满了抵触情绪。她拒服外院药物,抗拒医嘱,甚至因恐惧病情而陷入情绪消沉和抑郁之中。然而,心内科孟可医生、张苗苗副主任医师及其医疗团队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进了老人灰暗的世界。他们采用了“微笑式诊疗”的方式,用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与老人交流。李阿姨常说:“这里的医生总笑着和我说话,让我觉得这一身病也没那么可怕。”这种将心理学巧妙融入临床的智慧,让老人在治愈疾病的同时,更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 孟可医生更是给予了老人家人般的关怀,老人住院的日子里,他总是忙前忙后,认真负责。老人每次出院时,孟医生都会微笑着反复叮嘱:“按时吃药,有不适立即就医。”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如同一颗颗定心丸,让老人和家属倍感安心。如今,李阿姨在家甚至设了闹钟,严格遵医嘱服药。而那些素未谋面、口罩下的介入科医生们,也以精湛的技术完成了造影及支架手术,虽然老人一直未能见到他们的真容,但他们“术前微笑安抚,幕后妙手施治”的作风,无疑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吴迪院长作为心内科学科带头人,他所倡导的医疗服务理念深深影响着整个心内科团队。在他的引领下,心内科的医护人员不仅以专业水准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更以“疗身先疗心”的实践诠释了医学的人文温度。他们深知,对于患者来说,身体上的疾病固然痛苦,但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用温暖和关爱为患者驱散心中的阴霾。 除了心内科的医护人员,急诊科王伟英医生及张剑梅副主任也功不可没。2025年6月19日,李阿姨突发心疾,情况十分危急。王伟英医生和张剑梅副主任接诊及时、处理得当,为老人稳定了病情,为后续的心内科治疗奠定了基础。 这封感谢信,不仅仅是对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的感谢,更是对医者仁心的高度赞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应急总医院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他们用微笑传递温暖,用专业治愈疾病,用仁心点亮生命之光。 我们坚信,在吴迪院长的带领下,应急总医院将继续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让更多家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而李阿姨和家属的这份感激之情,也将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科室简介】 心内科团队 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博士后11名,硕士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科室设有普通病房、CCU、心功能室、心脏超声室等诊疗单元,配有24小时待机的导管室和国际最先进的FD20血管机、血管内超声机、冠脉旋磨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CARTO3、多导生理仪等最尖端的心脏冠脉及电生理介入设备。年门诊量5-6万多人次,出院病人1600人次,年完成各种介入手术800多例,包括各种复杂冠脉和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等。其中在IABP、临时起搏和呼吸机辅助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救治成功率达99%,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经急诊PCI手术救治的持续心脏停跳132分钟、术中停跳除颤45次等经典成功病例均为目前国内纪录。科室2015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质量管理铜奖。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培养硕士研究生最多科室,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迪院长带领下,医教研齐头并举均衡发展,近五年来全科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5篇,出版专著三部,在编两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目前共同承担国家十三五课题一项、科技部和应急管理部重大自然灾害救治专项课题一项,横向课题6项。 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咨询电话: 87935347(病房) 87935346(主任)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心内科 审核:范煜东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8
12
应急总医院生死时速,打通肺栓塞患者“心肺之路”
近日,应急总医院心内科接连打赢两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面对两位被肺栓塞“魔爪”紧紧揪住的患者——一位是 52 岁因胸闷气短就医的中年女性,另一位是 78 岁突发胸部不适的老年女性,心内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成功实施经皮肺动脉取栓术,将她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再次彰显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强大实力。 快速反应,中年女性转危为安 2025 年 6 月 23 日,52 岁的中年女性患者,作为酒店保洁人员,因间断胸闷、气短,还伴有双腿酸痛,来到应急总医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她肺部血管有异常,随后被收入心内科病房。进一步详细检查显示,她肺部的主要血管和分支有多处被血栓堵住,心脏右心室也出现了增宽的迹象,腿部静脉也有血栓形成。 心内科范煜东主任、刘鹏主任和顾菲菲主任医师迅速组织会诊,仔细评估后认为她需要尽快进行取栓手术。为了确保治疗方案万无一失,医院还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肺血管与血栓性疾病科韩宝石主任一同会诊。韩主任确认患者不仅要取栓,还要植入一个防止血栓再次掉落的滤器,并建议马上手术。 韩宝石主任、张子龙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6 月 26 日,手术正式开始。在韩宝石主任和范煜东主任的指导下,心内科张子龙副主任医师凭借高超的技术,成功为患者取出了大量血栓,并植入了滤器。术后,通过药物进行后续治疗。 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复查发现,肺部血管的压力明显降低,治疗效果非常好。在顾菲菲主任医师和张苗苗副主任医师的精心指导下,患者的康复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她已基本恢复健康,很快就能出院了。考虑到她比较年轻,也没有长期卧床等情况,医生还对她血栓形成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检查,没发现明显的诱因,并叮嘱她要多活动双腿,避免久坐久卧,一个月后再回来取出滤器。 术后由范煜东主任、刘鹏主任、顾菲菲主任医师、张苗苗副主任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查房 再战险情,老年患者重获生机 2025 年 7 月 4 日,78 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突发胸部不适被紧急送到应急总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她血液中一种反映血栓的指标明显升高,还伴有严重的缺氧症状,肺部血管也有多处被血栓堵塞,心脏右侧增大,腿部静脉也有血栓。由于病情危急,她被立即收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 有了之前救治那位中年患者的经验,结合这位老年患者的情况,范煜东主任和顾菲菲主任医师迅速判断她也需要进行取栓手术并植入滤器。当天下午,在韩宝石主任的指导和范煜东主任的协调下,心内科张庆军副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了手术。 韩宝石主任、张庆军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室内,张庆军全神贯注,成功从患者肺部血管中取出了大量血栓。血栓一取出,患者的不适症状立刻缓解,缺氧情况也迅速改善。术后,患者回到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复查发现,肺部血管的压力明显降低,心脏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目前,她的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很快就能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多科协作,彰显医院实力担当 这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应急总医院门急诊对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识别和反应能力的体现。从患者入院时的迅速诊断,到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紧急会诊,再到手术台上的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充分展现了医院在应对急危重症时的高效协作能力。 心内科团队 同时,这也证明了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团队具备实施经皮肺动脉取栓术的高超技术。近年来,心内科在学科建设和临床研究方面不断努力,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可靠、专业的医疗服务。 认识肺栓塞:隐匿而危险的“健康杀手” 肺栓塞是一种发病急且非常危险的心血管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作,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简单来说,就是肺部血管被血栓堵住了,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在肺部进行氧气交换,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以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主要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治疗过程比较复杂。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肺动脉取栓术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来源:心内科 供稿:孙宝晶、范煜东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