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消化内科
科室简介
癌症风险的可控性:饮食占据关键战场 全球癌症研究数据显示,约40%的癌症病例与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直接相关,其中饮食因素贡献率高达25%-30%。这意味着,每10例癌症患者中,有2-3人的患病风险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显著降低。 据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晓川介绍,饮食在癌症发生链中扮演多重角色: 直接致癌物摄入:如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烟熏食品中的苯并芘; 慢性炎症催化:高糖、高盐饮食引发胰岛素抵抗和胃黏膜损伤,为癌细胞提供温床; 代谢紊乱助推:过量热量摄入导致肥胖,而脂肪组织会分泌促炎因子,加速肿瘤生长。 健康饮食的防癌价值不仅在于降低风险,更体现在阻断癌症进展的多个环节。例如,膳食纤维可缩短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而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萝卜硫素能激活肝脏解毒酶,直接分解亚硝胺等致癌物。 六类促癌食物的致癌路径与破解方案 1. 高糖饮食:癌细胞的“能量快线” 致癌机制:癌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高效利用葡萄糖,高糖环境还会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分泌,促进癌细胞增殖。动物实验显示,高糖饮食可使小鼠乳腺癌转移速度加快2倍。 风险癌症:胰腺癌(风险增加1.9倍)、乳腺癌(复发率提升40%)、子宫内膜癌。 破解策略: 识别隐形糖:市售乳酸菌饮料含糖量高达15g/100ml,相当于3块方糖; 选择低GI食材:用鹰嘴豆(GI值33)替代白米饭(GI值83),稳定血糖波动; 烹饪控糖法:制作红烧肉时,用苹果汁替代部分冰糖,天然果糖甜度更高且代谢更慢。 2. 过烫食物:食道黏膜的“灼伤实验” 致癌机制:65℃以上热食会破坏食道上皮细胞,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p53抑癌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伊朗北部地区因习惯饮用80℃热茶,食管癌发病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 风险癌症:食管鳞癌(占中国食管癌95%)、喉癌、胃癌。 破解策略: 温度测试技巧:将热饮倒入杯中静置3分钟,或用唇部轻触杯壁测试; 餐具改造:使用宽口浅底碗盛装热汤,散热面积增大可缩短降温时间; 进食顺序调整:先吃凉拌菜或温热的主食,再食用热汤类食物。 3. 腌制食品:亚硝酸盐的“化学武器” 致癌机制:腌制蔬菜中的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与胃内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生成亚硝胺(1类致癌物)。浙江沿海地区因长期食用咸鱼,鼻咽癌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风险癌症:胃癌(每日摄入50g腌制食品风险增加50%)、鼻咽癌、肝癌。 破解策略: 腌制时间控制:蔬菜腌制2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降至安全范围,此时再食用; 添加阻断剂:腌制时加入5%的蒜汁或姜汁,可抑制60%的亚硝酸盐生成; 食用前处理:腌制肉类先用流水冲洗10分钟,可去除表面30%的亚硝酸盐。 4. 高盐饮食:胃黏膜的“腐蚀性攻击” 致癌机制:高盐环境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同时促进胃黏膜细胞异常增殖。日本研究发现,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10g的人群,胃癌风险是低盐组的2.8倍。 风险癌症:胃癌(中国占比全球44%)、食管癌、结直肠癌。 破解策略: 隐形盐识别:100克挂面含盐3g,1片火腿肠含盐1g,需计入每日总量; 调味替代方案:用香菇粉、海带粉替代部分食盐,增加鲜味同时降低钠摄入; 餐后修复:食用高盐食物后饮用100ml酸奶,其中的乳酸菌可缓解胃黏膜损伤。 5. 烟熏食品:苯并芘的“持久污染” 致癌机制:烟熏过程中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PAHs),其中苯并芘(BaP)可直接嵌入DNA,导致基因突变。冰岛因传统烟熏羊肉饮食,肺癌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 风险癌症:肺癌(中国男性发病率全球第1)、胃癌、膀胱癌。 破解策略: 烹饪方式改良:用液态烟熏液(含苯并芘<0.1μg/kg)替代传统烟熏; 食材预处理:烟熏前用醋水(醋:水=1:10)浸泡30分钟,可降低40%苯并芘残留; 食用频率控制:每月不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50克,避免苯并芘在体内蓄积。 6. 霉变食物:黄曲霉毒素的“核弹级威胁” 致癌机制:霉变玉米、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已知最强化学致癌物,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1毫克即可致癌。中国肝癌患者中,70%可检测到AFB1-DNA加合物。 风险癌症:肝癌(全球50%肝癌病例与中国相关)、肾癌、胆管癌。 破解策略: 科学储存:将谷物、坚果密封后冷藏(4℃),湿度控制在60%以下; 选购技巧:避免购买破损、变色坚果,选择真空小包装产品; 应急处理:发现霉变食物后,需丢弃同批次全部食品,因黄曲霉毒素可扩散至未霉变部分。 三、防癌饮食的“三维防护体系” 1. 时间维度:建立“防癌饮食时钟” 早餐(7:00-8:30):摄入高纤维食物(燕麦、全麦面包)搭配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稳定血糖水平;补充抗氧化剂(蓝莓、坚果),中和夜间产生的自由基。 午餐(12:00-13:00):保证2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50%),提供维生素C、叶酸等防癌营养素;选择低脂蛋白质(鱼、豆制品),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晚餐(18:00-19:00):以清淡为主(如清蒸鱼、蔬菜汤),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补充色氨酸(小米、香蕉),促进褪黑素分泌,改善睡眠质量。 2.空间维度:打造“防癌饮食场景” 厨房:安装高效油烟机(烹饪时提前5分钟开启,延迟10分钟关闭),减少厨房PM2.5污染;使用不粘锅(减少高温烹饪产生的丙烯酰胺),控制油温在150℃以下。 餐桌:使用小号餐盘(直径18cm)控制食量,避免过量摄入;设置“防癌专区”,摆放十字花科蔬菜、莓类水果等高抗癌活性食物。 冰箱:划分“防癌食物区”,储存富含膳食纤维(芹菜、苹果)、多酚类(葡萄、绿茶)的食材;避免将生肉与熟食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3. 营养维度:构建“防癌营养矩阵” 每日摄入标准:蔬菜300g(其中深色蔬菜150g)、水果200g、坚果30g、膳食纤维25-30g;关键营养素:维生素C(100mg/天)、硒(50μg/天)、Omega-3(1000mg/天)。 防癌营养素组合:维生素C + 维生素E:协同抗氧化,减少DNA氧化损伤;叶酸 + 维生素B12:参与DNA甲基化,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膳食纤维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致癌物生成。 补充剂选择原则: 优先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合维生素;避免单一高剂量补充(如β-胡萝卜素过量可能增加肺癌风险)。 防癌不是一场短暂的饮食革命,而是一场终身的健康修行。通过识别六类促癌食物,建立科学的饮食防护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将癌症风险降低30%-50%。正如美国癌症研究所所言:“最好的抗癌药不在药房,而在你的餐盘里。”从今天开始,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卫士。 【专家名片】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晓川 监制:彭雪征
查看详细
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设有消化门诊(普通、专家)、病房、消化内镜中心(同时内设呼气实验室、胃肠动力室)等统一管理的独立临床科室。本科室是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结肠镜规范化诊疗基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荣获2022年应急总医院优秀科室。京蒙省际对口定点帮扶内蒙古正蓝旗医院,定期带教及培训锡盟地区消化内镜医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其中一名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技师4名,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近3年平均收治住院患者2000人次/年,门诊年诊治23000余人次。 消化科病房可收治各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及并发症、胆道结石、胆道梗阻、消化道梗阻、消化道息肉、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消化系肿瘤筛查、内镜下诊治、介入治疗及晚期消化道肿瘤并发症治疗方面均有较强特色。特别是在内镜及介入联合治疗食道瘘、消化道梗阻、营养通道建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及支架置入,肝脏恶性肿瘤的介入诊疗等方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消化专科门诊每周七天,周六日及节假日不停诊,周一至周五均设有专家门诊,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肝胆疾病等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近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将开设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早癌筛查、便秘、肠病等专病门诊。 内镜中心及消化实验室配有先进的电子胃镜、电子放大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C13呼气试验、氢呼气试验等设备。可进行常规及无痛内镜检查及内镜下微创手术,包括①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②内镜下取各种消化道异物;③食道、胃肠及胆管狭窄内镜扩张及支架置入;④食管及胃肠道早癌内镜下早期诊断和内镜下切除术(EMR和ESD术)⑤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ERCP)⑥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⑦内镜下胃石碎石术⑧消化道瘘内镜下修补术⑨内镜、介入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⑩胃、肠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等。内镜诊疗均由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及副高职以上的高级内镜医师担任。 我科消化介入技术能力居全国同级医院领先水平,可应用介入微创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癌、肝癌、胰腺癌、梗阻性黄疸、结直肠肿瘤、肝硬化等多种疾病,进行如:食管支架置入、肝动脉化疗栓塞、肝脏肿瘤射频及微波消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肠道梗阻支架置入、胃肠道肿瘤灌注化疗、脾动脉栓塞、急性消化道动脉出血等进行各项微创介入治疗。
查看详细
科室位置:
消化内科门诊:门诊楼4层 消化内科病房:住院南楼5层 内镜中心:住院南楼6层

出诊时间:消化专科门诊每周七天,周六日及节假日不停诊,周一至周五均设有专家门诊

咨询电话:
消化内科门诊:010-87935590 消化内科病房:010-87937373 消化内镜中心:010-87935377;010-87935591
出诊信息
科室
时间
2025-11-21
星期五
2025-11-22
星期六
2025-11-23
星期日
2025-11-24
星期一
2025-11-25
星期二
2025-11-26
星期三
2025-11-27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