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1998年8月成立以来,就成为了国家安监总局的重点专科,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引领着呼吸医学领域的发展潮流。如今科室设有呼吸门诊(普通、专家)、呼吸病房、支气管镜室、内科胸腔镜室、肺功能室、重症监护室、CT 室、导管室、中心实验室等多个医疗单元。科室在秉承传统的呼吸专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4年率先在北京市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接诊、住院半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2017年获批中国内镜医师协会硬质镜培训基地,培训全国各地进修医师近千人。首先,从数据上看,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无疑是业界的佼佼者。该科室现有床位68张,近五年床位使用率高达 102.85%,这充分说明了科室的床位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也反映了患者对科室的高度信任和认可。在收治患者方面,科室年平均收治住院患者近3000人次,这一数字远高于同类科室的平均水平。同时,门诊年诊治患者30000余人次,急诊手术500余例,这足以证明科室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的强大实力。
气管镜技术全国领先
气管镜手术,作为呼吸医学领域的一项高端技术,对于治疗气道狭窄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气管镜手术团队,他们凭借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每年平均实施包括气管镜手术在内的呼吸介入手术近5000例,为数以万计的气道狭窄患者带来了新生。这些数字不仅彰显了科室在呼吸医学领域的卓越实力,更体现了其对患者健康的高度负责与不懈追求。气管镜技术不仅成为响当当的应急特色品牌,更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全国各地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人员组成
目前科室人员共47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3名、助理医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9名;博士4名,硕士17名。人员梯队配置合理,不同专业协作良好,可以胜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
仪器设备
2022年3月,全新升级的气管镜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配备了一大批尖端设备,如氩气刀,二氧化碳冷冻、激光、光动力治疗仪、超声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硬质胸腔镜、电子支气管镜、移动式三维C臂CT系统等,用于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经皮肺穿刺消融治疗及经血管介入治疗等。这些高科技设备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诊疗的精准度,更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诊疗范围
主要诊治肺癌、肺结节、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难治性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包括尘肺)、肺大疱、各种气道瘘(支气管胸膜瘘、残端瘘、气管食管瘘等)、气道异物、各种良恶性气道狭窄、大咯血、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科室在北京市率先开通了24小时气道梗阻绿色通道,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此外,科室还积极参与药物和器械的临床试验,为推动呼吸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技术特色
1、经气道的技术:开展无痛支气管镜诊治,包括:硬质镜、氩气刀、二氧化碳冷冻、球囊扩张、激光、低温等离子射频、微波、气道支架置入及取出、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药物注射、光动力治疗、各类瘘口的封堵等,全面解决患者的气道梗阻及气道瘘问题。通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对肺结节进行诊断及消融治疗,解决患者对肺结节的困扰问题。同时对慢阻肺(COPD)终末期患者予以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肺减容术及难治性哮喘的支气管热成形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经皮穿刺技术:全身各部位的穿刺活检术及实体肿瘤消融术,包括氩氦刀、微波、射频、激光、放射性粒子植入、间质光动力等技术。
3、经血管介入技术:开展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及血管内支架技术,应用于肺癌及咯血患者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4、经胸腔介入技术:开展了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下肺大疱减容术、对恶性胸膜疾病的消融及光动力治疗等技术。
5、其他:在尘肺病诊治方面联合职业病科开展同期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癌及肺结节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制定复查及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