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研修圆满成功!各国官员缔结友谊,共启应急医学合作新篇
6月16日,由商务部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承办,应急总医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协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应急医学管理研修班在京举行结业仪式。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10名官员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 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主任张晓宁、副主任米建英,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出席开班式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本次研修班积极落实领导人关于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讲话精神,围绕应急医学管理主题,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合中心、应急总医院、中科院心理所等应急领域专家,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现场参观和座谈交流,分享了中国应急医学管理体制机制、智慧应急医学新模态、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与能力建设、应急救援人员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经验,为各国官员提供了有益借鉴。 应急总医院专家为官员们培训时留影 应急总医院专家为官员们培训时留影 为加深官员们对中国的深入了解,研修班特别安排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青岛)的参观行程。官员们在青岛市立医院、青岛市急救中心、上合(青岛)国际应急医学装备技术研究院、上合之珠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实地了解了中国应急医学总体发展情况、中国救援队能力建设情况和应急医学领域航空救援水平,直观感受了中国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和先进性,全方位多角度汲取中国应急医学管理有关经验,为后续国际合作与本土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组织官员赴青岛参观考察 青岛参观考察合影 此次研修,来自3个国家的10名官员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合作中凝聚共识,在生活中相互理解融合,在相处中缔结友谊,充分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始终秉持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理念,推动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走深走实。西哈萨克斯坦医科大学应急医学教研室主任爱努尔·朵娜依娃在结业式上深情致辞,她表示,此次中国之行的各项内容给所有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激励了各国参训官员重新思考本国应急医学的管理模式。目前,中国领导人目前正在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中方发言中专门提到了要深化中亚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合作,鼓励青年、智库加强交流。她感谢两个国家作为友好邻邦建立的深厚友谊,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合作。 结业仪式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将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建立常态化的应急医学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完善跨境应急医学救援绿色通道机制,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提升区域应急医学管理水平,为构建人类安全与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6
20
应急总医院2025“应急红玫瑰”活动登场,多国驻华官员齐聚体验非遗养生与医疗项目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由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年度“应急红玫瑰-生命教育安全能力提升”活动,于5月20日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和东院区举行。津巴布韦公使Diza、埃塞俄比亚特派团长夫人Bogale等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马拉维、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驻华使馆官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金宏图主任和应急管理部代表近40人参加了活动。共青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北京市海峡医药研究院支持了本次活动。 来宾合影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词。他表示,“应急红玫瑰”活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外交使节夫人与女性工作人员的健康需求,搭建了以安全与健康为核心的女性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期待与各国在灾害防治、医疗救援、女性健康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提升生命安全应急响应能力。 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词 联合主办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表示,今年58世界红十字日暨58博爱周期间,全国红十字系统以“矢志人道 携手同行”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人道传播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红十字“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崇高使命。本次活动是红十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合作建设,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发扬和践行人道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道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实践举措。 在活动环节,非遗与养生碰撞出别样火花。非遗传承人、应急总医院巩春华老师大显身手,为嘉宾展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并带领大家制作剪纸拉花,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印有“应急红玫瑰”图案的养生锤制作环节也备受青睐。嘉宾们刚完成制作,养生锤就派上用场,成为缓解肩颈疲劳的“神器”。不少嘉宾还萌生新想法,打算之后在锤包中融入本国元素,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养生锤。 展示剪纸艺术 体验剪纸制作 乐在其中 现场制作养生锤 活动现场,皮肤科刘爱英主任深入浅出讲解科学护肤要点,急诊科陈丽娟护士长现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国医中心杨晨医生分享中医药食同源知识。嘉宾们积极参与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不仅学到了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技能,还掌握了提升美丽的实用知识。 专家们讲解科学护肤、海姆立克急救和中医药食同源知识 当日下午,应急总医院东院区热闹非凡,嘉宾们分组参与临床医疗体验。国医中心诊区,中医诊脉、拔罐、针灸等传统项目吸引众人,嘉宾们亲身感受中医魅力。皮肤科的皮肤镜检测、水光治疗项目前排起队伍,整形美容科的激光祛斑、光子嫩肤项目同样备受青睐。嘉宾们积极参与,在亲身体验中解锁健康美丽新方式,活动热度持续攀升。 嘉宾在东院区参与临床医疗体验 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对主办方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创新思路表示赞赏,并表示期待继续参与同类活动。 难忘时刻 “应急红玫瑰”活动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成果之一,未来,项目将继续创新打造更多“小而美”的精品活动,为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女性生命安全能力作出贡献。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摄影:李堃 监制:彭雪征
2025.05
22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参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交流活动,共谋应急救援新篇
5月11日至13日,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边境地区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会议暨中国—中亚应急管理边境合作交流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国家边境地区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UN-SPIDER 北京办公室代表线上线下参会。应急总医院(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智代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参加会议并作发言。 第八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边境地区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会议现场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是2024年由应急管理部依托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组建的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专注于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专业合作平台,承担着中国与上合组织在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国际交流、区域协同合作等多项职能。 刘智主任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的工作情况。他指出,5月12日既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又是国际护士节,在这样一个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探讨应急医学救援国际合作意义重大。中国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中国与上合组织各国在应急医学救援中的交流与合作,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构建国际交流机制,在应急医学救援、职业健康、心理干预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咨询;开展了生命安全能力启蒙与提升项目,成功举办“应急红玫瑰”、“应急少年”,以及面向应急医学救援专业人员的援外培训项目等。中心于2025年4月成立了“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同步启动呼吸机使用技术、现场救援气道维护能力培训,并计划向各上合组织成员国捐赠价值近400万元的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这些“小而美”的落地项目既是贯彻“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务实行动,也是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加强互相支持,深化互利合作,高质量创新发展,为成员国人民带来切实福祉的重要举措。 应急总医院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智发言 会后,刘智主任参加了中俄(罗斯)代表团双边会见。 刘智主任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代表合影 面向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倡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紧急救灾部门应急医学救援合作中心将积极响应,聚焦发展动能推陈出新。计划通过组建专家库和开展专项项目,推动新兴技术快速转化应用于应急救援实践和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安全保护;继续强化生命安全培训,持续提升全人群生命安全应急能力;举办2025国际应急医学救援论坛和应急医学装备技术博览会,深化区域技术创新与产能合作,以务实工作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王霁冉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5
14
应急总医院牵头培训:为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迎战联合国IER复测“蓄能”
近日,刚刚执行完赴缅甸地震救援任务的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经过短期休整,就投入到为期一周的医疗强化培训中,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小组(INSARAG)分级复测(IER)。 培训中,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据了解,联合国INSARAG分级测评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救援队于2019年通过分级测评,成为城市搜索与救援重型救援队,中国也成为亚洲首个同时拥有两支重型救援队伍的国家。2025年,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同时迎来联合国复测。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此次医疗强化培训由应急总医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派出人员参加。培训在北京消防特勤支队举行,特邀来自澳大利亚的Trevor Glass教授全程授课。Glass教授是国际救援资深专家,是联合国INSARAG分级测评的发起者之一。 培训留影 培训中,Glass教授围绕INSARAG指南,深入浅出,详细阐述了城市搜索与救援(USAR)的定义、救援行动响应周期及其作用与责任等关键议题。特别是针对灾害情况下医疗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如极端环境及狭小空间中的救援、检伤分类、挤压综合征、骨折、贯穿伤、截肢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讲解。在场地受困者的施救、挤压综合征及截肢的实践操作环节,Glass教授不仅培训了复杂救援技术,同时也对医疗队员之间、医疗队员与救援队员之间的团队配合进行了训练。两支队伍的队员们配合默契,在Glass教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训练科目。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学有所获,受益匪浅,极大增强了以高分通过IER复测的信心。 来源:应急医学救援处、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朱伟、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4
27
中亚五国31名应急医学领域官员完成14天“中国深造”
近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申报并牵头协调、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的“中亚五国应急医学研修班”在京圆满落幕。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31名应急医学领域官员完成为期14天的深度学习,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应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合作迈出新步伐。 合影留念 本次研修班旨在落实《关于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千人培训计划,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搭建一个有助于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应急救援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加深研修班学员对中国特色应急医学的理解,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特别设计了涵盖中国应急医学体系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训、跨国(境)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组织与协调、应急心理学、中国人道传统、中国传统医学在应急医学中的应用等理论课程。同时协调了在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地的参观行程,官员们实地了解了中国特色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经验。 官员们在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参观 在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的实训场地上,官员们现场观摩了搜救犬服从训练和箱体搜救、建筑废墟破拆救援作业、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森林火灾空地联合立体作战、悬崖攀爬、缆车营救和高空速降等训练科目。官员们沉浸式体验救援场景,对消防员们在训练中展现的科学救援能力深表震撼。 官员们观摩无人机救援和航空救援训练 官员们观摩绳索救援、森林火灾空地联合立体作战科目及装备 此次研修班以专业促交流、以合作谋发展的实践,为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应急医学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在课堂上,官员们动情地向老师分享了一首悬挂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诗作:“人类同根生,本是一体共。若有一肢苦,余肢岂安容。” 官员们与老师分享人文理念的手稿 未来,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以国际化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活动,为服务中国应急管理事业、助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祖洁琛 审核:刘智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4
18
1 2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