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后,依然的忘我、奋战和坚守
17年前,面对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院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创下“零感染、零死亡”的战绩,荣获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17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又是他们,再次整装出发,拼搏前行,依然是舍小家顾大家,依然是忘我、奋战和坚守,谱写了一首首抗击疫情的感人赞歌。 马洪明:我先上 1月23日,正值腊月二十九,就在阖家欢乐喜迎农历新年之际,我院上上下下全力投入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发热门诊根据接诊需要,按照上级指示和预案采取紧急隔离措施。强化疫情防控是当务之急,我院决定选派医疗骨干进驻一线隔离区域,按照规范,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高标准的防护救治。第一批进驻的医生,派谁先上?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肿瘤内科医生马洪明身上,因为,作为副主任医师的马洪明不仅是呼吸专科医生,经验丰富,17年前,还曾参加过我院抗击非典的战斗。“没问题,我先上!”接到指令的马洪明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冲到了最前线,隔离区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的,密不透风的N95口罩、隔离衣,隔绝病毒的同时也将新鲜的空气隔绝开。防护服刚穿好,额头就已渗出细细的汗珠,防护服一穿往往就是四五个小时不能喝水吃饭,但他毫无怨言,连续两天晚上坚守在发热门诊,除夕夜也在岗位上度过。他戏谑地将微信名改成了“地球保卫联盟”,只因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吴军玲:我报名 疫情就是命令,就是号令,全院上下立刻行动起来,积极应对,医务人员没有退缩,纷纷请战,今年55岁的护理部大外科护士长吴军玲就是第一时间主动请战进入隔离区的一员“老将”,从2003年在最前线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到去年赴莫桑比克参与海外救援。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在最危险,最需要医务人员冲到第一线的时刻,军人出身的吴军玲从未缺席,每一次,她都像战士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沿。此次接到任务后,她又是第一时间主动报名请缨,院领导怕她年龄大身体承受不住,她却笑着说,“保证没问题,我身体好着呢!”在隔离区,她指导、带领大家对隔离病房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布置,对护理团队进行严格的培训。大年三十,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她“披挂上阵”亲自完成患者标本采样工作,保证了采样的精准度。 朱伟:我坚守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靠前指挥的“主将”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在院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医院医务部主任,中国救援队医疗队长朱伟承担了调度防控力量,协调各部门联合作战的艰巨任务,重任在肩,他立刻取消了回老家探亲计划,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科学应对,一定能战胜疫情!”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和莫桑比克海外救援的他经验丰富,在坚守中与院领导、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一起商议疫情防控方案,规范诊疗流程,上传下达,紧急布置,每天晚上都是深夜回家,为保证上级部门及院领导安排的工作,大年初一晚上,他就住在院里,几乎整夜没有合眼。 王学英:我留下 院疾病预防控制处负责人王学英,这一次的任务异常艰巨,她不仅要时时和卫健委、疾病防控部门取得联系,上报信息,还要指导院里的防控工作,每天都像“走马灯”般在院里“穿梭”,身材瘦小的她在疫情面前似乎迸发了无穷的力量,当年她也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腊月二十八,她主动取消了本来早就定好的和家人赴海南旅游计划,退掉机票和提前预留的酒店,坚守岗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修订工作预案和流程,有力地保障了诊疗一线科学防疫。 范超云:我归队 院感染办主任范超云,也是参加过抗击非典和莫桑比克海外救援的一员“老将”。办完退休手续两个月的她,原本想着退休后终于可以在家过个“消停年”,没想到,疫情来袭,没有丝毫犹豫,她马上“归队”,披挂整齐,马不停蹄工作在第一线,消杀、检查、培训,用辛勤的付出书写着奉献篇章。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白衣战士用血肉之躯,再次筑起一道阻止病魔的坚固防线。在刚刚打响的这场战役中,我院还有很多像这五名同志一样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医务人员,他们忠诚履行着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同新型病毒顽强作战的神圣职责,关键时刻冲得上,疫情当前能战斗,无私无畏,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科学救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01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