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就医指南|门诊缴费取药篇
2025.04
28
应急总医院就医指南|门诊缴费化验篇
2025.04
28
应急总医院携手高端养老社区共筑医养融合新生态
4月24日,应急总医院与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正式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标志着医养结合服务迈出新步伐。这场以“医养联动守护夕阳红”为主题的签约仪式,不仅回应了国家卫健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更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为破解老龄化社会医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授牌仪式现场 政策东风催生医养融合新实践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如何打通医疗与养老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行业焦点。应急总医院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的唯一综合性医院,充分发挥急救医学特色与多学科优势,积极探索“院院联动”新模式。副院长刘晓川在签约仪式上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必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分层就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院院联动,打通医疗和养老的“最后一公里”,让老年朋友既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又能获得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真正实现医养的无缝对接。 历史时刻 高端养老社区遇上“急救先锋”医院 作为签约另一方的大家的家·北京朝阳城心社区,是大家保险集团倾力打造的专业养老社区样本。坐拥500余间适老化公寓,毗邻朝阳公园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京城高龄活力长者的热门选择。社区副院长李雪珂透露,此次合作将重点推进“三个打通”:专家资源下沉打通健康管理闭环,应急通道建设打通生命救治通道,人才培养计划打通专业服务壁垒。 实地参观 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护航长者健康 合作内容呈现三大亮点: 强化医疗服务:应急总医院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定期为社区长者提供慢病管理、中医调理、康复指导服务。同时开设“健康大讲堂”,普及心脑血管急救、跌倒防护、安全用药等实用知识。根据养老社区入住老人的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实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建立应急通道:为养老社区患者开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启动“5G+急诊账户模式”,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专属通道,免挂号费,预约核磁、CT等专项检查检验,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共育医养人才:为养老社区管理干部、临床医生、护理骨干提供到应急总医院进修或定向培养机会。通过联合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提升养老社区医护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懂医疗精照护的复合型队伍。 共同揭牌 合影留念 长者期盼照进现实 85岁的聂梅生老人作为长者代表坦言:“我在养老行业工作了十年,最懂老人最怕什么——怕突发疾病没人管,怕康复护理不专业。今天这个合作,真是把医疗服务送到了我们心坎上!” 出品:融媒体中心 来源:东院区综合服务部 作者:莫鹏、任宝兴 监制:彭雪征
2025.04
25
应急总医院牵头培训:为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迎战联合国IER复测“蓄能”
近日,刚刚执行完赴缅甸地震救援任务的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经过短期休整,就投入到为期一周的医疗强化培训中,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小组(INSARAG)分级复测(IER)。 培训中,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据了解,联合国INSARAG分级测评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救援队于2019年通过分级测评,成为城市搜索与救援重型救援队,中国也成为亚洲首个同时拥有两支重型救援队伍的国家。2025年,中国救援队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同时迎来联合国复测。 经应急管理部批准,此次医疗强化培训由应急总医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派出人员参加。培训在北京消防特勤支队举行,特邀来自澳大利亚的Trevor Glass教授全程授课。Glass教授是国际救援资深专家,是联合国INSARAG分级测评的发起者之一。 培训留影 培训中,Glass教授围绕INSARAG指南,深入浅出,详细阐述了城市搜索与救援(USAR)的定义、救援行动响应周期及其作用与责任等关键议题。特别是针对灾害情况下医疗救援所面临的挑战,如极端环境及狭小空间中的救援、检伤分类、挤压综合征、骨折、贯穿伤、截肢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讲解。在场地受困者的施救、挤压综合征及截肢的实践操作环节,Glass教授不仅培训了复杂救援技术,同时也对医疗队员之间、医疗队员与救援队员之间的团队配合进行了训练。两支队伍的队员们配合默契,在Glass教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训练科目。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学有所获,受益匪浅,极大增强了以高分通过IER复测的信心。 来源:应急医学救援处、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朱伟、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4
27
好消息!应急总医院“床旁结算”功能正式上线
“没想到出院结算这么快,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楼上楼下跑,在病区自助机上几分钟就搞定了!”4月10日上午,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吴女士迎来了出院的日子。与以往不同,她没有在窗口排队办理出院手续,而是在病区内通过自助机轻松完成了线上操作,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吴女士作为外地医保患者住院治疗,此次出院结算的便捷体验让她深感惊喜,直言“掌上医疗”的红利已实实在在惠及患者。作为朝阳区首家实现“床旁结算”电子医保结算清单的医院,应急总医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医疗服务革新,切实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患者家属在病区自助机办理出院结算 患者住院信息在自助机清晰呈现 住院押金快速退回患者账户 应急总医院此次推出的“床旁结算”服务,是积极响应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号召,深化信息化“小而美”医疗服务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为确保这一创新举措顺利落地,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选定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骨科等5个病区作为首批试点科室,成功打通了住院结算流程中的种种壁垒,长期以来,传统出院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患者需往返于病区、住院处、医保办等多个窗口,耗时耗力。针对此类严重影响患者就医流程和感受的问题,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依托信息化平台升级,积极改革创新,将出院结算服务前移至各病区,将多个窗口业务通过自助机深度整合,患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出院结算,全程无需排队等候,大幅提升了结算效率。 自助机目前具有五大功能 出院证明在病区即可盖章 “床旁结算”服务不仅简化了流程,更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全程“无纸化”。通过打通HIS(医院信息系统)、医保平台、电子票据系统的全链路数据交互,患者可在结算完毕后在手机上轻松获取电子发票、医保出院结算清单和费用清单,方便患者随时查询获取,实现出院结算“病区一站式办结”, 全流程“无纸化”不仅提高了结算效率,也为医院节省了纸张支出。同时住院患者在病区内还可以完成住院登记、押金缴纳、费用查询等全流程操作。 相关部门到病房宣讲“床旁结算” “床旁结算”服务这一创新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医院多部门的协同攻坚。医务处、信息管理中心、医保办、护理部、财务处、出入院管理科等科室反复论证、调试系统,为确保医护人员及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医院先后组织了5场系统操作培训,覆盖50人次,为功能上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病房为患者现场演示“床旁结算” 在试点病区,自助机成为患者结算的“新宠”。院长吴迪亲自带队,根据各病区实际情况模拟患者操作,优化医患沟通流程,明确操作步骤,并逐一确定自助机的最佳位置,确保患者使用无障碍。同时,医院还在病区张贴出院床旁结算操作说明,向患者广泛宣传住院服务新模式。 出院“床旁结算”操作说明 “床旁结算”的四种操作方式非常便捷——医保卡、身份证、医保电子凭证、腕带码,任选其一即可完成结算。患者只需在自助机屏幕上按照提示操作,两分钟内即可完成出院结算流程。这一举措不仅大幅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更有效缓解了医院窗口排队压力,让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人性化。 “床旁结算”四种操作方式 应急总医院“床旁结算”功能的上线,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务实举措。预计在5月份之前,将在全院各科室推广使用“床旁结算”。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智慧医疗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暖心的医疗服务,让“数据赋能医疗”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2025.04
11
1 12 13 14 15 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