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尿路感染:不容忽视的体内“隐形炸弹”
发布时间:2025-02-19 点击数:86 字体:

作者:应急总医院肾内科 主治医师 李晓璐

审核专家:应急总医院肾内科 主任医师 许焱

 

尿路感染指的是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殃及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黏膜,其中膀胱感染占大多数。在人体的感染性疾病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排名第二,成为困扰很多人、特别是成年女性的问题。那么,尿路感染到底严不严重呢?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又该如何防治呢?

 

一、为什么会得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细菌,90%~95%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独领风骚”,占尿路感染全部致病菌的80%~90%。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泌尿系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会对外界微生物形成一层“屏障”,但当免疫功能下降时,这种保护作用减弱,各种病原体会趁虚而入,导致尿路感染。一些尿路系统疾病(像尿路畸形、结石、肿瘤、多囊肾等)造成尿路梗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憋尿等),使得尿液排出不畅,无法充分实现尿液对尿路的冲刷作用,细菌会在尿路局部内大量繁殖,引发尿路感染。此外,长期卧床、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妇科炎症、慢性肝肾疾病等也同样是引发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

 

二、哪些人容易得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8,这是由于女性的解剖学因素导致的,女性尿道比男性短,细菌更容易到达膀胱。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往往更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由于女性尿道靠近阴道,性传播感染如疱疹、淋病、衣原体和支原体等,也会引起尿道炎。此外,某些类型的节育措施,使用避孕隔膜和杀精剂的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尿路感染风险。而男性尿路感染在50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超过50岁的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升高,这种外压性原因会导致尿路梗阻,尿流不畅。

 

三、得了尿路感染会有哪些表现?

尿路感染的症状会因感染的不同部位而有不同表现。

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一般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相对轻。可以有强烈、持久的小便冲动,但每次尿量又很少,排尿时还可能伴有灼烧、疼痛、不畅感,尿液混浊,有异味,或呈红色、亮粉色或可乐色,也可能在排尿结束的时候看到用于擦拭的厕纸上有血迹,男性可出现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女性可伴有骨盆疼痛,少数人可以出现低热。

上尿路感染主要指急性肾盂肾炎,尿路局部症状一般不重,但是全身症状明显,比如发热,甚至是高热,伴有畏寒、寒战等,可有腰痛、夜尿次数增多,有患者还会伴有乏力、食欲减低等不典型的症状。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最终发展到肾小管间质功能受损甚至肾功能异常的时候才被重视,所以既往有急性肾盂炎病史的患者,反复出现排尿不适甚至伴有低热情况时,或者曾经的影像学证实肾脏已经因为感染而出现变形的时候,需要密切观察,定期去医院检查。

还有一种特殊的尿路感染,称为“无症状菌尿”,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不舒服的表现,甚至查尿常规都是正常的,但尿培养显示有细菌生长,并且达到一定的菌落计数的标准。这种情况在老年女性和孕妇比较多见,常见致病菌也是大肠埃希菌,虽然并没有症状,但由于致病菌在尿路的长期存在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并存其他因素的时候(例如泌尿系统手术操作等)的时候就会出现急性尿路感染的症状。

 

四、诊断尿路感染需要做哪些检查?

1.尿常规:我们在医院进行的尿液检查中最常见的就是尿常规检查,一个简简单单的尿常规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在可疑尿路感染时,这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当发生尿路感染时,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都会升高,甚至有些人会出现白细胞管型,还有一些人尿常规中会出现亚硝酸盐实验阳性的表型,另外,也可能会伴有尿潜血或者尿中红细胞升高。

2.尿细菌培养:一般采用自留中段尿标本,如果细菌定量≥105/ml,为真性菌尿,可以诊断尿路感染。中段尿培养是尿路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能够帮助明确感染的病原菌,通过尿培养的药敏实验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所用的敏感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留取标本如果不合格,就很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提醒大家,在留取标本前应避免大量饮水、自行使用抗生素等,留取标本时应先用清水清洁外阴后,再留取中段尿,避免消毒液混入标本,留取好的标本需及时送检,避免在室温下存放时间过长。

3.影像学检查:对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或者急性尿路感染治疗7-10天无效的患者,需要考虑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发现前面提到的尿路复杂因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是泌尿系统超声,当超声检查判断病情有困难时,可以使用腹部CT、泌尿系统核磁等检查辅助诊断,临床医师会根据您的情况为您选择需要的影像学检查。

 

五、尿路感染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尿路感染及时治疗后很少会有并发症,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如肾脓肿、肾周脓肿等,甚至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败血症。此外,尿路感染与尿路结石可以互为因果,两者狼狈为奸,一些特殊的病原菌可以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尿中磷酸盐析出形成感染性结石,而反过来结石的小缝隙可以藏污纳垢成为细菌良好的栖身之所,结石又可以使得尿流不畅,加重感染或者使感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导致肾盂积水、反流性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的损害。

 

六、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稀释尿液并及时冲刷尿路;保持清淡饮食,尤其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全身症状重的患者可以少食多餐,有助于消化又不致能量供给不足。

2.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18岁以下儿童禁用)、磷霉素等。除抗生素治疗外,小便疼痛和血尿明显的患者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缓解症状,避免小的血凝块形成,症状非常明显的患者也可以短期服用黄酮哌酯或是托特罗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治疗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滥用药物!

3.去除诱因:有尿路畸形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需要矫正治疗,有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尿路梗阻疾病的需要治疗原发病、解除梗阻,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糖,伴有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保留导尿管的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并做好护理等,以减少感染复发的可能性。

 

七、所有的尿路感染都需要治疗吗?

上面我们提到过,临床上有一类特殊的尿路感染叫做“无症状菌尿”,而无症状菌尿是否需要治疗,是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对于绝经前、未怀孕的女性、糖尿病女性、老年人、儿童、脊髓损伤及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无症状菌尿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对于妊娠期女性以及需要进行泌尿道手术操作的患者,由于术中有黏膜破溃、细菌入血导致菌血症的风险,因而需要对无症状菌尿进行筛查和治疗。

 

八、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1.多喝水、勤排尿:充足的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并确保频繁地小便,使细菌在感染之前从尿道中排出;定时排尿(2~3小时排尿一次),千万不要憋尿。

2.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排尿前后勤洗手,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部清洁,每天清洗外阴及肛周,但注意不要乱用各种洗剂,因为洗剂会改变局部的PH值或者是自洁环境,破坏尿路自身的“保护屏障”。女性排尿和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有助于防止肛门区域的细菌扩散到阴道和尿道,清洗时尽量选择淋浴而非坐浴,性交后尽快排空膀胱。男性清洁时应将包皮翻转进行清洗,注意复位,包皮下面的区域容易成为细菌的温床,应每天清洗。

3.日常生活物品的选择:选择温和、无香味的肥皂,任何一类有香味的产品都会刺激阴道组织,如女性卫生喷雾、泡泡浴、香薰沐浴油、香薰粉、香薰棉球和香薰垫等。选择宽松的棉质内裤并每天更换,女性生理期需要及时更换卫生棉。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避孕隔膜或经杀精剂处理的避孕套,都可能导致细菌滋生。

4.适当饮用蔓越莓汁:目前研究虽未证实蔓越莓汁可以预防尿路感染,但喝蔓越莓汁有利无害。部分人群要注意胃部不适或腹泻,若正在服用稀释血液类药物(如华法林),则不宜饮用蔓越莓汁。

5.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积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对于肾内科医生而言,这只是个“小问题”,但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也可能成为“大困扰”。感染可能反复、持续发作,或引起尿路结石、肾脓肿、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充分了解尿路感染的“前因后果”,早发现、早治疗,足够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长期困扰的问题。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应急总医院献上四款花茶唤醒春日活力
中医专家提示:顺应《黄帝内经》,解锁春季养生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