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首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的重要方面,重视基础研究对于首都经济建设、城市管理、人口健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力求从首都的优势和特点出发,围绕首都发展需求,前瞻部署重点领域,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以下简称“2016-2020年度面上项目指南”)是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定位,结合北京的特色领域,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调动首都地区基础研究资源,引导科研人员围绕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性问题以及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优势学科建设的需求,凝炼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突出重点,为今后北京市在若干战略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奠定基础。
2016-2020年度面上项目指南在关注科学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城市管理、能源与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文化融合、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符合北京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领域的引导。
申请面上项目:须在2016-2020年度面上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
申请预探索项目:管理学科须在2016-2020年度面上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其他学科可在指南范围之外进行自主选题。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研究范围包括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关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和新兴领域,鼓励利用北京地区的学科优势,围绕人口与健康、粮食与生态安全等领域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资助的研究方向:
1.核酸与蛋白质的修饰、功能及调控
2.糖-脂代谢及其调控机制
3.亚细胞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
4.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分子机制
5.细胞应答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
6.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及谱系发育
7.生殖细胞的形成及其调控机制
8.胚胎发育及其调控机制
9.重要神经环路的形成及调控机制
10.表观遗传及其调控机理
11.基于组学的数据挖掘及信息解析
12.微生物代谢与活性物质的应用基础
13.新型高效表达与纯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4.生物能源高效生物转化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
15.生物防御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16.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生物学基础
17.合成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18.京津冀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医药科学
医药科学是研究人类健康的医学、药学和相关学科的总称,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含口腔医学和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
当今医学科技是世界各国战略布局的重点和公共财政投入的重心,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微创医学、再生医学等新战略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促进医学的迅猛发展。结合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北京重大需求,本领域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重大慢性疾病防控、人口老龄化科技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主要资助重大慢病早期诊断研究、微创精准治疗技术、生物治疗与靶向治疗及个体化用药技术、再生医学技术、基因诊断技术、临床急救技术体系建设等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旨在不断提升北京市健康科学的创新能力,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为完善北京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国际化城市做出贡献。
一、基础医学与临床
资助的研究方向:
1.新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
2.慢病的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研究
3.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
5.机体微生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6.细胞与免疫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
7.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
8.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
9.人类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基础研究
10.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11.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
12.创伤修复的机制与康复治疗研究
13.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预警、预测及早诊早治研究
14.常见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15.功能性疾病的调控机制与干预措施研究
16.心理应激诱发精神疾病的机理研究
17.基于新技术、新方法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
18.急救医学技术的基础研究
二、预防医学
资助的研究方向:
1.环境因素与健康研究
2.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研究
3.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
4.妇幼与儿童青少年健康研究
5.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
6.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
7.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8.卫生信息与大数据挖掘利用研究
三、药学
资助的研究方向:
1.重要疾病新靶点的发现及创新药物研究
2.新结构骨架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3.基于生物合成的药物发现与创新
4.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早期评价方法研究
5.药物评价新方法和新模型研究
6.药物耐药机制及克服策略与手段
7.药物制剂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
8.新型递药系统研究
四、中医药学
资助的研究方向:
1.中医优势病种的应用基础研究
2.北京地区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传承、技能特长及经验方的应用基础研究
3.藏象、经穴、证候等中医理论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4.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
5.中药/中西药联合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
6.中药药性理论以及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相关基础研究
7.中药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基础研究
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9.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学基础研究
10.中医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
五、生物医学工程
资助的研究方向:
1.人体物理、化学信息检测与分析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
2.基于分子影像学的诊断方法与技术基础研究
3.基于生物医学工程方法与技术的人类脑功能研究
4.面向医学应用的物理因子生物效应研究
5.基于生物医学工程方法与技术的康复辅助技术基础研究
6.医学成像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
7.手术规划系统与导航技术的基础研究
8.临床大数据获取、挖掘与利用方法研究
9.用于健康管理的低成本、便携式医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10.基于医学应用与健康维护的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研究
11.生物医用材料功能化基础研究
12.组织工程临床前基础研究
13.有氧运动与慢性病康复关系的工程学量化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本学科积极支持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三个学科中原创性强、社会需求紧迫、实践指导意义大的申请,鼓励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鼓励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结合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理论不断发展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实际问题,做深度具体性研究,鼓励与政府和企业等有关部门开展合作研究。
本学科不受理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申请。
资助的研究方向:
1.特大城市综合集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
2.特大城市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机理与防控研究
3.北京市人口膨胀与资源压力演化和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4.“绿色北京”建设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演变与调控研究
5.北京市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流通大数据下管理决策创新研究
6.互联网环境下首都现代服务业创新模式研究
7.首都食品安全预测预警机制研究
8.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及优化研究
9.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
10.北京信用体系建设的管理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
11.北京市能源结构优化与支撑政策研究
12.北京市疏解公共交通拥堵的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