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因心梗导致的猝死报道屡见不鲜,我们常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那么在这样高热的夏季,这类疾病是否还需要特别注意呢?
与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症状相比,夏季发病症状可能更为隐蔽,高温天气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为了散热,血液集中于体表及四肢,导致心脏、大脑的供血相对减少。同时,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流失增加,血液变得黏稠。这时候,如果出现情绪激动等诱因,心脏、大脑就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如心梗、脑梗、脑出血等。
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范煜东
一般来说,确实是天气暖和了以后,这种心血管疾病,还有脑血管疾病是下降的,但是今年我感觉这种疾病反而有一个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的这种病人还不算少,我觉得可能跟极端的天气有关系。
因为这个高温导致的这个机体会产生一系列临床的病理生理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天气在特别炎热的时候,也会造成机体以心血管为表现的代谢障碍。特别是有的时候会出现这个出汗比较多呀,人会丢失很多的这个水分,血液粘稠度就会增加,容易生成血栓这种情况。
根据专家介绍,当气温超过35℃时,平时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提高警惕,勤通风换气,使用电扇或空调,避免重体力活动和不必要的外出,严防中暑。有些年轻人喜欢把空调开到18℃,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出现血管痉挛,引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