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北京市第十一期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应急总医院北院区举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应急总医院诸方领导及硕学专家齐聚一堂,共为西医问津中医之新程鸣金击鼓,冀望于“阴阳调和,五行相济”之中医奥义与西医之术的交融中,开中医药传承创新之新局。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开班仪式
早上八点,学员们有序领取教材,为即将开启的“岐黄之术”问学之旅预作筹谋。九时许,开班仪式在李福生(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的主持下准时启幕。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致欢迎辞
应急总医院孙劲文副院长率先致欢迎辞:以医者仁心搭融合之桥。他代表医院对全体学员及参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坦言医院历来视西医学习中医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医道无界,仁心同源。中医“治未病”的智慧、辨证施治的精髓,与西医精准诊疗的优势相得益彰,实乃当今济世救人之良策。孙劲文副院长寄语学员,愿大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敞开心扉接纳中医知识,日后在临床中探索中西结合的诊疗路径,为患者带来更周全的救治。
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讲话
随后,应急总医院刘晓川副院长讲话:以重视之心筑传承之基,着重阐述医院对西医学习中医工作的隆重视遇。她表示,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要在理念与实践中深度融合,医院将全力保障培训顺利开展,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与资源。中医历经千年积淀,“望闻问切”的诊法、“气血脏腑”的理论,皆是中华医药之瑰宝。西医医师研习中医,既是传承国粹,更是拓宽诊疗思维的关键。刘晓川副院长希望学员们沉心钻研,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海彬致辞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刘海彬致辞:以协同之力探发展之路,从行业发展视角分享见解。他指出,西医学习中医是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医讲“阴阳平衡”,中西医融合亦需找到契合点。刘海彬常务副主委鼓励学员们主动沟通、积极探索,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回应患者需求,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李萌讲话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李萌随后介绍了学会在西学中工作中的规划与支撑,以专业之策铺学习之途。她表示,学会整合了优质中医师资与系统课程资源,帮助西医医师夯实中医基础。中医知识体系严谨,从“经络学说”到“方剂配伍”,皆需循序渐进研习。学会将全程护航学习过程,确保学员能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与基本技能,为后续临床应用筑牢根基。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领导祝静讲话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领导祝静讲话,以政策之力启创新之境,更是为培训班注入强劲动力。她从政策维度深入解诂西医学习中医的发展机缘,强调当前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整体观,与西医的微观探索互为补充。祝静勉励全体学员把握时代脉搏,肩负起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为中医药事业振兴贡献力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许筱颖教授授课
开班仪式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许筱颖教授开讲《中医基础理论》,以深厚之学术积淀与生动之讲解,为学员们开启“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之中医知识启蒙密钥,引领大家探赜索隐中医“治未病”与辨证论治之精妙。
合影留念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北京市推动西医学习中医、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为西医医师搭建了系统钻研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平台,有利于培养更多具备中西医诊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在“衷中参西、融会贯通”的实践中,为群众提供更优质、多元的医疗服务,为中西医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助力谱写中西医协同创新、共筑“大医精诚”的新篇章!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医务处
审核:缪国斌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