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了应急总医院,信中患者家属李女士用真挚的语言,讲述了79岁母亲李阿姨在应急总医院心内科的就医经历,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与敬意,让我们看到了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李阿姨是西坝河的老居民,自1994年起便与应急总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期间也曾辗转多家医院,但她始终对这家医院信赖有加。2025年6月和7月,老人因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年顽疾两次入住应急总医院心内科,正是这两次住院治疗,不仅让她的病情趋于稳定,更让她和家人感受到了医术与仁心交织的温暖力量。
作为高龄且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李阿姨对治疗充满了抵触情绪。她拒服外院药物,抗拒医嘱,甚至因恐惧病情而陷入情绪消沉和抑郁之中。然而,心内科孟可医生、张苗苗副主任医师及其医疗团队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进了老人灰暗的世界。他们采用了“微笑式诊疗”的方式,用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与老人交流。李阿姨常说:“这里的医生总笑着和我说话,让我觉得这一身病也没那么可怕。”这种将心理学巧妙融入临床的智慧,让老人在治愈疾病的同时,更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
孟可医生更是给予了老人家人般的关怀,老人住院的日子里,他总是忙前忙后,认真负责。老人每次出院时,孟医生都会微笑着反复叮嘱:“按时吃药,有不适立即就医。”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如同一颗颗定心丸,让老人和家属倍感安心。如今,李阿姨在家甚至设了闹钟,严格遵医嘱服药。而那些素未谋面、口罩下的介入科医生们,也以精湛的技术完成了造影及支架手术,虽然老人一直未能见到他们的真容,但他们“术前微笑安抚,幕后妙手施治”的作风,无疑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吴迪院长作为心内科学科带头人,他所倡导的医疗服务理念深深影响着整个心内科团队。在他的引领下,心内科的医护人员不仅以专业水准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更以“疗身先疗心”的实践诠释了医学的人文温度。他们深知,对于患者来说,身体上的疾病固然痛苦,但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用温暖和关爱为患者驱散心中的阴霾。
除了心内科的医护人员,急诊科王伟英医生及张剑梅副主任也功不可没。2025年6月19日,李阿姨突发心疾,情况十分危急。王伟英医生和张剑梅副主任接诊及时、处理得当,为老人稳定了病情,为后续的心内科治疗奠定了基础。
这封感谢信,不仅仅是对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的感谢,更是对医者仁心的高度赞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应急总医院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他们用微笑传递温暖,用专业治愈疾病,用仁心点亮生命之光。
我们坚信,在吴迪院长的带领下,应急总医院将继续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让更多家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而李阿姨和家属的这份感激之情,也将激励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科室简介】
心内科团队
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博士后11名,硕士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科室设有普通病房、CCU、心功能室、心脏超声室等诊疗单元,配有24小时待机的导管室和国际最先进的FD20血管机、血管内超声机、冠脉旋磨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CARTO3、多导生理仪等最尖端的心脏冠脉及电生理介入设备。年门诊量5-6万多人次,出院病人1600人次,年完成各种介入手术800多例,包括各种复杂冠脉和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等。其中在IABP、临时起搏和呼吸机辅助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救治成功率达99%,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经急诊PCI手术救治的持续心脏停跳132分钟、术中停跳除颤45次等经典成功病例均为目前国内纪录。科室2015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质量管理铜奖。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培养硕士研究生最多科室,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迪院长带领下,医教研齐头并举均衡发展,近五年来全科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5篇,出版专著三部,在编两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目前共同承担国家十三五课题一项、科技部和应急管理部重大自然灾害救治专项课题一项,横向课题6项。
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咨询电话:
87935347(病房)
87935346(主任)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心内科
审核:范煜东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