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由北京市卫健委指导,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主办、应急总医院承办的 2025 医务社工多元培育项目团体督导会(第三组)在应急总医院召开。来自 9 家医疗机构的 20 余名社工骨干齐聚一堂,聚焦社工实务能力提升与服务模式创新,携手共绘医务社工专业化发展新蓝图。应急总医院疾控(院感)处副处长王学英,以及督导专家团队——航空总医院医务社工负责人王振兴老师、北京归元健康服务发展中心中级社工师赵静老师、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吴玲玲老师等专家亲临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参与本次督导的项目单位有:应急总医院、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市通州区西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安定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普仁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协会名单顺序)。
会议致辞:共筑交流平台,共盼项目佳绩
王学英处长对各位同仁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她表示,院党委始终对医务社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将其视为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一环。目前,医院医务社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次团体督导会议,正是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优质平台。王学英处长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借此机会,畅所欲言、分享经验,携手推动医务社工工作迈向新的台阶。同时,她也预祝团体督导第三组各项项目都能顺利结题,为医务社工事业的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学英处长致辞
项目汇报:详述进展成效,收获专业认可
来自9家医疗单位的医务社工同仁依次对所属项目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汇报。他们深入梳理了岗位建设情况,详细介绍了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清晰展示了项目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坦诚分析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分享了推动改进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阐述了项目下一步的详细计划。
项目汇报
北京市医务社工督导专家们认真聆听,分别对汇报项目给予了充分且专业的回应和指导。在场的医务社工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团体督导会议,他们对项目的实施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有针对性地明确了专业产出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应急总医院 “挺直脊梁 阳光向上——医务社工介入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干预”项目,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为应急总医院医务社工工作增添了光彩,也为其他项目单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会议总结:肯定前期成果,提出发展建议
在本次项目督导会议上,督导专家首先对各项目单位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专家指出,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各类挑战与困难,各项目单位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项目整体推进有序、扎实、富有成效,这份克服困难的韧性与执行力值得赞赏。
专家讲话
着眼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卓越服务目标,督导专家进一步提出了三点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清晰、透明、合规的财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精准、记录详实、监管到位。只有资金管理规范,才能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二,鼓励项目团队在遇到复杂问题或发展瓶颈时,要主动、及时寻求督导支持。督导团队将持续扮演好“同行者”与“支持者”的角色,与项目团队紧密协作,共同分析问题根源,探讨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链接。强调“携手 - 陪伴 - 共进”,确保项目团队在挑战面前不孤单,有力量。
第三,不仅要深化现有合作,更要探索跨领域、跨机构的链接可能,促进资源、信息和经验的高效流动与优势互补。最终目标是将项目的影响力延伸得更广,服务做得更深,关怀传递得更暖,切实拓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广度、深化专业的深度、持续注入人文关怀的温度。
会议留影
2025 年首届北京医务社工多元培育项目督导会(第三组)在应急总医院圆满召开,也为未来医务社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会议既是对阶段成果的检阅,更是迈向深度专业化的新起点。当遇到复杂棘手的案例或难题时,督导团队提供了宝贵的集体智慧与专业指引,资深督导专家的经验分享和案例剖析,帮助一线社工理清思路、提升技能、做出更优决策。期待各团队以规范管理为盾,以督导支持为剑,以资源共生为翼,让医务社工的专业力量更深融入医疗场景,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为医疗注入人文之暖。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及灾难救援的医疗前线,应急总医院承担着生命救治的崇高使命。在健康中国行动的时代召唤下,应急总医院始终以国家所需、患者所盼为己任,作为国家应急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不仅争分夺秒守护生命底线,更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深植于救治全流程,让政策温度直达每一位患者。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务社工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疾控(院感)处
撰稿:孟桐
审核:王学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