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疆界上,总有一些手术因其难度之高、风险之大而被称为“生命禁区”。近日,应急总医院迎来建院以来首例高危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泌尿外科主任蔡建良率医疗团队以患者为中心,勇于担当,用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成功闯过这道生命难关。
透析室里的隐秘敌人:
腹膜后肿瘤来袭
透析室的灯光苍白而冷冽,王阿姨躺在病床上,她的双眼深陷,皮肤透出病态的苍白。尿毒症已经让她的身体千疮百孔,而腰腿部突如其来的剧痛更是将她推向了绝望的边缘。止痛药像是失效的魔法,无法驱散那深入骨髓的痛感。由于腰腿部疼痛难忍,多次透析都只能提前中止。
“医生,我后腰和腿上的疼痛越来越严重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王阿姨的声音带着颤抖和绝望。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医生们终于发现了疼痛的根源——一个腹膜后肿瘤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她的生命。这个肿瘤犹如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猛兽,狡猾而凶狠,它的触手已经伸向了王阿姨的多个重要器官和血管。
多学科会诊:
共商除瘤大计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应急总医院泌尿外科请示了院医务处,医务处迅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泌尿外科、普外科、介入科、骨科、麻醉科、肾内科、ICU、心内科、呼吸科、输血科等科室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手术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治疗方案)
“这个肿瘤的位置太特殊了,位于患者的右侧髂腰部,不仅侵犯了长段输尿管和髂血管,还深入到了髂腰肌、盆壁和骶前区域,那里血管密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而患者73岁,血液透析时间较长,心脏多支供血动脉重度狭窄,全身状况也不是很好,手术不仅难度极大,而且风险极高。”蔡建良主任的声音里透露出前所未有的严峻。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和反复推敲,专家们终于制定出一套详尽而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他们决定根治性切除王阿姨的腹膜后肿瘤,手术时如有必要先进行人工血管搭桥重建,恢复王阿姨的腿部血供,然后再完整切除肿瘤。
术前准备:
紧张而有序
手术前夕,泌尿外科病区沉浸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医护人员们如同战场上的士兵,忙碌地穿梭在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每一步都走得既稳重又迅速。
王阿姨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她时而望向窗外,看着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时而转头看向那些正在忙碌的医护人员,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她知道,这次手术对她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她的生命与健康。
(患者在术前进行检查)
在准备过程中,医护人员为王阿姨进行了PET-CT、CT、MRI、超声等各种检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他们还采集了王阿姨的血样和尿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化检查,为手术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肾内科许焱主任围绕手术具体情况,重新为王阿姨制定了周密的血液透析计划,确保手术前内环境稳定。介入科祖德贵主任术前为王阿姨进行了下肢血管造影,了解右下肢静脉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并留置下腔静脉滤网,以防术后血栓形成脱落造成严重后果。医工处为患者术中可能用到的人工血管专门开通了绿色通道,以保证手术需要......
除了身体上的准备,医护人员们还非常注重王阿姨的心理疏导。他们耐心地与王阿姨沟通,解答她的疑惑和担忧,让她对手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信心。
这场手术不仅仅是对王阿姨的一次救治,更是对整个医疗团队的一次考验。他们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他们以最严谨的态度、最专业的技能,为王阿姨做好了所有的术前准备。
手术台上:
惊心动魄的拆弹之旅
3月27日上午,医院手术室的气氛异常紧张。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即将上演,而主角正是蔡建良主任带领的泌尿外科团队。他们的“敌人”是一个形状诡异、位置刁钻的肿瘤,手术难度之大,复杂性之高,可谓前所未有。
手术伊始,当医生们打开腹腔,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肿瘤不仅肆意侵占着髂动静脉,还像螃蟹一样伸出“魔爪”,侵入了髂腰肌、右侧盆壁和骶骨前间隙,与右侧股神经纠缠不清。更为棘手的是,髂静脉被肿瘤长时间压迫得闭塞不通,盆壁及肿瘤周边布满了怒张的静脉,仿佛一碰就会破裂出血。
(手术台上,挑战生命禁区)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蔡建良主任却毫不畏惧。他率领团队,如同拆弹专家一般,小心翼翼地分离、显露腹腔大血管,游离右侧肾脏和输尿管。每一步操作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
经过近5个小时的奋战,手术终于迎来了最为关键的两步——游离髂动脉行人工血管搭桥或置换、在满布怒张血管的盆壁深面将肿瘤完整切除。蔡主任熟练地切开髂总动脉起始部血管鞘,向肿瘤侧小心游离。令人惊喜的是,肿瘤虽然包绕髂动脉,但二者之间竟然存在着窄窄的间歇。经过仔细而小心地分离,蔡主任成功将肿瘤从血管表面完整分离了出来,避免了人工血管的植入手术。
然而,手术的挑战远未结束。当团队试图将肿瘤从盆壁深处切除时,肿瘤像树根一样扎入肌肉中,视野不佳,多处血管无法有效处理,出血汹涌。患者血压直线下降,形势凶险。关键时刻,蔡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出血点,进行妥善止血。短短2分钟,患者的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配合默契,相互支持。副院长孙劲文、普外科副主任彭浩等专家也在手术台上护航,随时准备进行支援。他们共同面对挑战,攻克难关,展现出了惊人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配合默契,手术喜获成功)
经过长达8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终于取得圆满成功。当那个形状诡异的肿瘤被完整切除时,医护人员们疲惫而满足地相视而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这场手术不仅是对医生技术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他们挑战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次完美展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拆弹之旅中,蔡建良主任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命机会。
当然,在这场紧张的手术中也不乏幽默的时刻。比如,当蔡主任发现肿瘤和血管之间的窄窄间歇时,他忍不住调侃道:“这家伙还挺会捉迷藏的!”这样的幽默不仅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这场手术不仅是一场医学上的胜利,更是一场人性与命运的较量。它让我们看到了医生们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群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拆弹”高手来守护我们的生命与健康。
术后ICU:
严密监护下的重新之路
手术虽已告捷,但王阿姨的康复之路仍在继续。术后,她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那里是她重拾生活信心的起点,也是医护人员展现细心照料与专业精神的舞台。
在ICU内,灯光柔和而明亮,各种医疗设备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王阿姨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测仪器,每一条数据曲线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
医护人员如同守护天使般,时刻关注着王阿姨的生命体征。他们定时为她检查伤口、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她的身体状态稳定。每一次巡查、每一次翻身,都小心翼翼,生怕给她带来丝毫不适。
除了身体上的照料,医护人员还关注着王阿姨的心理状态。他们与她聊天、安慰她、鼓励她,帮助她缓解焦虑和恐惧,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王阿姨的身体逐渐康复。她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她很快离开了ICU,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蔡建良主任查房)
离开ICU的那一刻,王阿姨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她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健康,重新拥抱生活。”
这场手术和后续的ICU监护,不仅展现了应急总医院医护人员的高超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也让王阿姨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带着这份感激和信心,勇敢地走向康复之路。
医者仁心:
多学科协作谱写生命新篇章
这次成功的手术不仅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精神,更体现了他们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救死扶伤的传奇。
未来,应急总医院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蔡建良团队相信,在医学的道路上,只要有爱、有技术、有团队,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医疗难题。
王阿姨的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困境时,我们不应该放弃希望和努力。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科普时间
在医学领域,腹膜后肿瘤因其位置的特殊性、较高的恶性率和棘手的治疗而备受关注。应急总医院成功为这位尿毒症患者摘除了高危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不仅彰显了医学团队的精湛技艺,更唤起了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警觉。
腹膜后肿瘤,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威胁着我们的生命。那么,究竟什么是腹膜后肿瘤?如何预防和治疗?
据蔡建良主任介绍,腹膜后肿瘤,这个平时鲜少被提及的医学名词,却隐藏着巨大的生命威胁。腹膜后肿瘤由于来源复杂,病因不明,预防非常困难。它位于人体腹盆腔的深处,位置隐匿、生长相对缓慢、症状不明显且没有特异性症状等原因,发现时往往已体积巨大,累计多个器官和脏器,治疗难度大。腹膜后肿瘤大多对传统的放化疗和新兴的靶向、免疫治疗不敏感,远处转移出现晚且少见,手术完整切除是其最主要治疗手段;国内腹膜后肿瘤的初始治疗部分单位欠规范,肿瘤术后反复复发极为常见,致使后续手术和治疗极为棘手。
基于上述原因,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不仅要求医疗中心的综合实力强,同时对手术医师要求极高,术者除手术技艺高超、胆大心细、临床经验丰富外,还需通晓肿瘤学、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血管外科等多学科专业技能,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实力雄厚的医学中心为数不多的外科医师(主要分布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和肿瘤外科)可以胜任,专业的腹膜后肿瘤诊疗中心极为罕见,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所以,腹膜后肿瘤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应急总医院医疗团队的精湛技艺和团队协作精神,也为我们揭示了腹膜后肿瘤治疗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重视疾病,及时检查
正确就医,科学防范
来源:泌尿外科
主办 融媒体中心
监制 彭雪征
责编 莫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