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第四党总支“一总支一亮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数:27 字体:

第四党总支围绕外科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特性,结合医院应急救援核心职能,确立“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总体思路。通过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聚焦思想引领与作用发挥,以支部品牌活动为载体,通过共事协作、联合行动深化党员教育,最大限度激发外科系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应急救治与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一、构建专项组织架构,破解多学科协作难题

一是组建“红色守护”党员应急救援先锋队,由支部书记或外科主任担任队长,统筹协调整体工作;按科室专业设立党员技术组(如普外科组、骨科组、神经外科组等),确保指令快速传达、执行到位。通过“队长统筹+技术组攻坚”的模式,打破科室壁垒,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在某次严重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先锋队迅速集结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党员专家,从现场急救、院内手术到术后重症监护,全程无缝衔接,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缩短。二是成立“党员应急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复杂伤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小组成员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出一系列优化的救治方案。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如: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攻关小组制定了更加精准的液体复苏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液体输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二、建立“党建+应急”联动机制,优化救治流程

推行“急救病例复盘会”制度,由党员骨干牵头,组织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对运行不畅的急救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共同梳理急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协作流程持续优化。如:某次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后,复盘发现患者在从手术室转运至重症监护室的过程中,由于转运设备的不完善,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科室的党员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增加了转运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了转运过程中的监护措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三、开展“救在身边”全民急救科普行动,筑牢社会应急防线

一是进社区、进校园开展精准培训组织党员医护团队下沉基层,结合不同场景需求开展针对性科普,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也为专业医疗人员的救治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9月,第四党总支组织党员医护团队分别在光熙门北里社区开展“脊柱健康义诊”讲解脊柱急性损伤急救处理、“世界患者安全日”联合骨科、眼科、妇产科多科室专家普及居家意外急救与安全风险规避知识、西坝河西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疼痛科为居民讲解急救和慢性疼痛管理等,提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普覆盖面制作“党员急救微课堂”系列短视频,内容涵盖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操作要点等,通过医院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发布,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5000+,让急救知识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人群。

下一步,一是建设院内“党员急救知识科普站”选址医院门诊大厅,配备急救知识宣传手册、主题海报、心肺复苏模拟人、止血包扎教具等安排党员志愿者轮值,为候诊群众提供一对一讲解实操指导,如现场演示止血带使用方法、指导群众模拟心肺复苏操作,让患者在候诊期间学习急救技能。二是开展应急救援题党课学习,拟邀请参与西藏定日地震、缅甸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队员(以外科医护为主)走进支部,现身说法分享救援经历讲述灾害现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治故事,传递“生命至上”的应急救援精神;组织党员围绕“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应急使命”开展讨论,进一步激发党员在急危重症救治、应急支援中的担当意识。

第五党总支“一总支一亮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
第三党总支“一总支一亮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