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染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多措并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十年来,北京巩固和完善以专业疾控机构为枢纽、医疗机构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首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了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并开展效果评价,将公立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深入进行医防融合,启动北京市医防融合交叉培训,提高疾控和临床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业水平。 北京传染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传染病症状监测等47个监测系统覆盖全市400余家医疗机构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实现了多病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高质量和高效发展。通过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技术储备,实现20余种新发突发未知病原72小时内初步鉴定分型。 十年来,北京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稳步下降,2021年北京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94.57/10万,比2012年(174.45/10万)下降了45.79%。目前,北京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已达18种,成为全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最多,覆盖人群最广的省市之一,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全市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大幅下降,截至2021年,全市已连续37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连续26年无白喉病例,连续19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继续维持在1/10万以下,麻疹、狂犬病、乙脑、流脑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其它疫苗可预防疾病处于平稳可控状态。 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将结合国家疾控体系改革,加强疾控队伍建设,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织牢首都公共卫生防护网。(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197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