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有救了!应急总医院这项技术让深睡自然回归
真实病例:从辗转反侧到一夜好眠 患者情况:张先生,40岁,因工作压力长期失眠2年,每晚睡眠时长仅2-3小时,伴日间疲劳、情绪低落。口服安眠药后又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因此主动寻求非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张先生来到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王学英主任率团队经过评估,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经颅刺激治疗计划,每周5次,连续4周。   疗效反馈:治疗第2周,张先生入睡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治疗结束后,睡眠时长稳定在6-7小时,日间精力显著恢复,情绪状态得到改善。 患者心声:“终于摆脱了药物依赖,找回了自然入睡的能力。” 睡眠障碍的困扰与曙光 睡眠是人体修复的黄金时间,但据调查,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或睡眠质量差。长期失眠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针对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和依赖性,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无创的物理治疗技术,正在成为失眠患者的新希望。 经颅磁刺激技术原理:磁场精准调控,重启睡眠节律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神经调控技术:  1. 无创穿透:磁力线无痛穿透颅骨,靶向调节与睡眠相关的脑区(如丘脑、前额叶皮层)。   2. 神经调控:通过特定频率的磁脉冲刺激,抑制过度活跃的脑区或激活功能低下的区域,恢复“睡眠觉醒”神经环路平衡。   3. 促进修复:刺激可诱导脑内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分泌,增强神经可塑性,形成良性睡眠节律。 技术优势:无需麻醉、无药物副作用,治疗过程舒适(类似轻敲感),单次治疗仅需20-30分钟。 治疗流程:三步轻松搞定,安心改善睡眠   整个治疗过程就像“给大脑做精准按摩”,无需打针吃药,安全又舒适:   1. 第一步:先找原因   医生会和你详细聊聊失眠情况,看看是入睡困难、易醒还是多梦。明确失眠类型及脑功能状态。   2. 第二步:定位“睡眠开关”   通过失眠类型及脑功能状态,找到控制睡眠的关键区域(比如帮你放松的“刹车区”或该休息的“闹钟区”)。   3. 第三步:定制你的治疗方案   调模式:像调节按摩力度一样,医生会选高频“唤醒”或低频“放松”的磁刺激模式。 定时做:每周来3-5次,每次躺着听会儿“哒哒”声(磁脉冲音),20分钟就结束。 看效果:大多数人2-4周后会发现:躺下不再翻来覆去,半夜醒的次数少了,白天也精神多了。 适用人群:谁适合经颅磁刺激治疗? 对以下人群具有显著疗效:   1. 慢性失眠患者:入睡困难、易醒、早醒超过3个月,药物疗效不佳或担心依赖风险。   2. 焦虑/抑郁伴失眠:情绪问题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需同步调节脑功能。   3. 更年期失眠群体:激素波动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更佳。   4. 术后/疾病康复期患者:疼痛、药物或心理因素引发的继发性失眠。   禁忌症:颅内有金属植入物、癫痫病史、严重心脏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判断。 让科技守护您的深度睡眠 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配备国际领先的TMS设备及多学科团队,以精准神经调控为核心,为失眠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如果您或家人正被睡眠问题困扰,欢迎咨询我们,让您重拾一夜好眠的自然力量。 门诊地点:应急总医院住院楼2号楼1层康复医学科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1:30 、13:00-17:00  咨询电话:87935472、87935471 让每一晚安睡,成为健康的起点。 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睡眠健康管理团队为您护航 来源:康复医学科 审核:王学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3
21
3月19日(周三)上午,睡眠日义诊不见不散
睡眠日义诊来啦 2025年3月21日将迎来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预防睡眠障碍相关的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应急总医院耳鼻喉科与神经内科将联合举办一场大型义诊活动。 活动目的   帮助市民朋友解决睡眠健康问题,普及睡眠知识,提高大家对睡眠健康的关注度。 活动时间   3月19日(周三)上午8:30-11:00 活动地点   应急总医院4号楼(临时门诊楼)1层药房大厅 义诊内容 1.耳鼻喉科与神经内科专家现场义诊,解答市民关于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各类睡眠问题。   2.免费测量血压,评估睡眠质量。   3.发放睡眠健康科普宣传资料。   4.提供睡眠健康咨询与建议。   5.根据病情需要可免费提供家用便携式睡眠监测(10人次) 义诊专家 韦新法教授,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理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耳鼻咽喉科器材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听觉前庭医学分会、委员。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年,熟练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并对部分疑难复杂病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种手术治疗,目前完成耳鼻喉科手术8000余例。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完成著作4部,参与主持科研课题2项,并获得部级科研三等奖。 吴慧莉教授,主任医师,从事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工作40年、睡眠疾病诊治17年,是原煤炭总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创始人。具有丰富睡眠疾病诊疗经验,特别在普遍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方面有着规范诊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2012年新版《北京市医师协会耳鼻喉科诊疗常规》睡眠呼吸障碍章节的撰写人。在长期值守临床一线工作中,积累了成功的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疗病案。 中国睡眠医师协会睡眠专家委员会耳鼻喉科学组专家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专家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首席专家、科普中国审稿专家。 周卫东教授,主任医师,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2017年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脑白质病变),2009 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MCI和痴呆)。 学术任职: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DC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认知障碍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痴呆和认知障碍学组委员等,《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常委编委,国际SCI杂志《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Neurotrauma》,《PloS ONE》审稿专家,World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编委,Alzheimer  Association基金评审专家。 任歆教授,应急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卒中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医学分会委员、中初保北京市脑病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建设、癫痫、神经变性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电生理(脑电图学)参加多项院级及部级科研立项,主译、主编及参编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我们诚挚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加此次义诊活动,共同关注睡眠健康。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预约,请拨打我们的咨询电话:87935457。
2025.03
17
应急总医院推出胃肠镜检查绿色通道,惠民服务再升级
近日,应急总医院传来喜讯,消化内科携手体检中心、门诊部及信息中心等部门,为体检中筛查出的胃肠道疾病的高危人群开辟了一条胃肠镜检查的绿色通道。这一创新举措,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患者的心田,让他们在面对胃肠镜检查时,不再焦虑与无助。 贴心服务解烦忧 张先生,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在应急总医院体检中意外发现自己的便潜血阳性,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他感到既恐慌又无助,想做一个全面的胃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于是,在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张先生通过绿色通道,迅速预约并完成了无痛胃肠镜检查,医生也及时发现了肠道内的早期病变并进行了处理。张先生感慨地说:“应急总医院真的很贴心,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最有效的治疗。” 消化内镜中心焕新颜 据了解,应急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过全面的升级改造,如今已焕然一新。4间先进的内镜操作间、1间复苏室、1间日间手术病房、1间呼气试验室以及1间胶囊内镜室,为患者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从设备到场地,从环境到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优化与提升。同时,消化内镜中心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及麻醉团队,他们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确保就医体验更加温馨和舒适。 新成立的消化内镜中心,不仅拥有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团队,更承载着医院对患者的深情厚意。针对胃肠道肿瘤高发的现状,医院特别关注体检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医疗服务。这条绿色通道的开通,正是医院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我们诚挚地欢迎有检查治疗需求的患者前来应急总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在这里,您将享受到便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让健康之路更加畅通无阻。 胃肠镜咨询电话 87935591 87935377 哪些高危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检查呢?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介绍,一般来说,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长期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者、长期吸烟饮酒者、年龄在40岁以上存在消化道不适症状或年龄在50岁以上从未进行过胃肠镜检查的人群,以及体检中发现便潜血阳性、贫血、肿瘤标记物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异常情况的人群,都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肠道病变,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专家名片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2025.03
17
腰痛难忍?应急总医院骨科超声消融疗法助张先生“重获腰力”
近日,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邵楠以其精湛的医术帮助一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出租车司机张先生重获新生。经过邵主任的独特治疗,张先生从原本连弯腰穿袜子都疼痛难忍的状态,到如今弯腰自如,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邵楠主任运用超声引导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精准定位病灶,为张先生解除了腰椎小关节紊乱带来的剧痛,其治疗效果令人赞叹。为表达感激之情,张先生为邵楠主任及团队赠送了一面锦旗:“精准治疗除病痛,医者仁心显神通”。 患者与邵楠主任及团队合影 【“连弯腰穿袜子都成了酷刑”】 张先生(化名)今年52岁,是一名驾龄超过20年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坐在驾驶座上十几个小时,腰椎早就成了他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半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痛不欲生”。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收车回家,弯腰想从后备箱搬一箱矿泉水。突然“咔”的一声,后腰传来一阵剧痛,“像有人拿刀子在骨头缝里剜”。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扭伤,贴了两天膏药,结果疼痛非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早上起床要扶着墙挪动,开车时连踩刹车的动作都会疼得冒冷汗,最夸张的是有次弯腰穿袜子,直接疼得跪在了地上。 “以前腰间盘突出犯病的时候,腿会麻会疼,但这次完全不一样!”张先生比划着后腰的位置,“疼的地方特别深,就像骨头里卡着碎玻璃,转个身都能听见‘咯噔’响。” 【跑了三家医院才找到“真凶”】 第一站:社区医院 医生听完症状直接开了CT检查,结论是“腰椎间盘轻度膨出”。“你这问题不大,回家多躺躺,做做理疗就行。”可张先生老老实实躺了一周,疼痛反而变本加厉。 第二站:中医院 针灸、拔罐、牵引轮番上阵,每次治疗后能轻松半天,可到了晚上又疼得翻来覆去。医生皱着眉头说:“你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腰突,得再查查。” 第三站:三甲医院骨科 这次医生让他做了个腰椎磁共振(MRI),结果却显示椎间盘确实只有轻微问题。正当张先生以为要成“无头悬案”时,医生做了耐心的腰部查体,并仔细询问了疼痛的特点,突然问:“你疼的时候是不是像骨头缝里钻着疼?而且会向屁股那里窜痛,特别是扭腰的时候?”得到肯定答复后,医生一拍桌子:“你这是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里的“小卡扣”出问题了】 “咱们的脊椎不是一根光杆,每节骨头之间都有两个小关节,就像门上的合页。”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邵楠拿着腰椎模型给张先生解释,“您长期开车疲劳再加上姿势不正,这些小关节反复磨损,最后发炎、错位,卡住了周围的神经。” 原来,腰椎后方的这两对“小卡扣”(医学称“关节突关节”)一旦紊乱,就会引发剧烈疼痛: 体位变化剧痛:起床、翻身时像被电击按压有“触发点”:某个特定位置一按就疼得跳起来 活动“卡顿感”:转身时能感觉到骨头“咯噔”响,这种病误诊率特别高。邵主任说:“很多人被当成腰突治了很久,其实病灶根本不在椎间盘上。” 【传统治疗的痛点】 张先生之前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1. 吃药打针:治标不治本 止痛药只管几小时,封闭针打了两次后,医生直接警告:“再打可能损伤韧带!” 2. 开放手术:杀鸡用牛刀 有医生建议做融合手术,但听到要打钢钉、卧床三个月,张先生直摇头:“我就是个开出租的,耽误不起啊!” 3.盲穿治疗:像在黑暗中找钥匙 之前有医院推荐做射频治疗,但医生坦言:“小关节位置深,盲穿可能伤到神经,成功率不到60%。” 【超声+低温等离子:治疗腰痛的“黄金组合”】 就在张先生快要绝望时,朋友推荐了应急总医院骨科邵楠副主任医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来到了邵主任的诊室。 患者在邵主任门诊看诊 患者在邵主任门诊看诊第一步:超声精准定位——“给关节拍高清地图” 邵主任没有急着开检查单,而是拿出一个手机大小的超声探头,在张先生腰部滑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清晰的骨骼影像:“你看,这就是错位的小关节,周围还有水肿带,关节周围的肌肉也紧张痉挛并且粘在一起了,这样子能不痛吗。” 【超声引导三大优势】 1. 实时动态:针头移动轨迹看得一清二楚 2. 避开神经血管:屏幕上彩色多普勒显影红色、蓝色的是血管,而这些暗影的是神经 ,咱们可以有效地避开,确保患者安全。 3. 精准直达病灶:误差小于1毫米 邵主任为患者实施超声消融治疗 第二步:低温等离子消融——“给发炎的关节做微创SPA” 确定位置后,邵主任将一根细如圆珠笔芯的穿刺针送入关节腔。随着设备启动,针尖释放出40-70℃的低温等离子能量: 消融炎性组织:像精准清除杂草的除草机 凝固感觉神经末梢: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不伤正常结构:温度可控,周围软骨、血管安然无恙 整个治疗过程不到30分钟,张先生描述:“就感觉腰里有点温温的,连麻药都没打!” 邵主任查房 【治疗后24小时的显著变化】 邵主任叮嘱:“治疗后6小时别洗澡,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张先生将信将疑地回了家,没想到惊喜接踵而至: 当晚:原本每晚要吃两片止痛药才能入睡,这次居然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晨起:尝试翻身时,那种熟悉的“电击痛”消失了80% 一周后复诊:弯腰手指能碰到脚背,邵医生笑着递给他一个血压计:“不信你测测,现在血压肯定比治疗前降了——之前疼得交感神经都亢进了!” 【哪些人适合这种治疗】 邵主任总结了四大适应人群: 1. 久治不愈的腰痛患者:被误诊为腰突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2. 影像学检查“看起来不严重”:CT/MRI显示椎间盘问题不大,但疼痛剧烈 3. 无法耐受开放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4. 职业需求迫切者:司机、程序员、搬运工等需要快速回归工作岗位 【关于治疗的五大疑问】 1、治疗要住院吗? 答:门诊即可完成,随治随走,全程不超过2小时。 2、会复发吗? 答:术后配合核心肌群锻炼,复发率低于10%。邵主任团队还会定制“腰椎保养手册”。 3、医保能报销吗? 答: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纳入医保,具体可咨询医院医保办。 4、做治疗时能感觉到疼吗? 答:穿刺针比抽血针还细,治疗时多数人只有轻微胀感。 5、要治疗几次? 答:一般单次即可见效,严重者间隔2周追加1次。 邵主任特别提醒:“很多患者把腰痛当小事,要么自己乱贴膏药,要么盲目做推拿,结果越治越重。” 【邵主任强调】 警惕夜间痛: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常表现为夜间加重 慎用暴力正骨:小关节本就错位,暴力手法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康复锻炼要科学:急性期禁止“小燕飞”,建议从腹式呼吸开始 【张先生的新生活】 治疗一个月后,张先生特意开车来到医院。这次他不是来看病,而是送来一面锦旗:“精准治疗除病痛,医者仁心显神通。”现在的他每天坚持做邵主任教的“腰椎保健操”,还跟乘客打趣:“别看我50多了,现在弯腰系鞋带比小伙子还利索!” 【专家名片】 邵楠,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超声引导下脊柱微创治疗、颈腰椎疾病阶梯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骨科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骨科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 【温馨提示】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正在经历不明原因的腰痛,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拨打电话:010-87935390,即可预约应急总医院骨科邵楠副主任医师团队的专业评估。 【科室名片】 应急总医院骨科 应急总医院骨科是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之一,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和预防于一体的专业学科。开展骨科临床医疗、骨科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专业方向。同时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院深度合作,保持诊疗理念与国内领先水平同步。 科室编制床位50张,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4人,硕士11人。科室内部分为多个亚专业组,每位医生均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拥有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G型臂X光机、C型臂X光机(术中CT)、超声骨刀、关节镜、脊柱内镜等多种大型设备。 全面开展运动医学、关节、创伤、脊柱等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其中关节置换及运动医学手术量均位居北京市前列。 运动医学领域:髋关节盂唇损伤、弹响髋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肩袖损伤、SLAP损伤、Bankart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不稳及踝关节撞击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关节领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陈旧股骨近端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治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及胫骨截骨术);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重度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不可修复的巨大肩袖损伤;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同时开展人工髋、膝、肩、踝关节翻修术。应用泰勒架开展各种复杂肢体畸形的治疗。 创伤领域:开展各类四肢、骨盆、脊柱复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外固定术。 脊柱领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各类型颈椎病的减压融合术。大量开展单通道脊柱内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手术及腰部疼痛的射频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疼痛治疗领域:采用超声可视化、X光可视化技术微创治疗,采用低温等离子、脉冲射频等技术手段治疗骨科疼痛。 1、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腱鞘炎(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足跟痛、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网球肘、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交感神经紊乱等。 2、脊柱、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肩关节痛、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3、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以及颈性眩晕等。 4、神经性疼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来源:骨科 作者:董巍、邵楠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3
17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落户应急总医院
2月28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北院区隆重举行。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小源,朝阳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袁裕中,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副院长刘晓川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应急总医院红会办公室、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等30余人参加仪式。 揭牌仪式现场 仪式前,曹杰副书记、刘晓川副院长首先陪同李小源副会长和袁裕中书记等领导实地调研了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数字教育示范基地调研 “应急少年”移动青训营车辆调研 随后进行了揭牌仪式。仪式由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刘晓川主持。 应急总医院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刘智介绍了申报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曹杰副书记致辞 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曹杰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北京市、朝阳区两级红会在总医院申报培训基地的工作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他强调,作为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应急总医院应将红十字精神融入血脉,积极投身红十字事业。培训基地的挂牌,既是信任,又是责任,更是重托。未来,培训基地要始终坚持红会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国际示范标杆;坚持生命至上,厚植人道主义根基。应急总医院也将全力支持培训基地建设,将培训基地打造为“国内示范、国际领先”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高地,促进红十字精神传播和中国应急医学事业的发展。 刘晓川副院长主持揭牌仪式 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小源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应急总医院培训基地的场地、设备以及创新能力,他指出,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目前已经有39家,年培训取证人数超过16万人次;此次应急总医院培训基地的建立,既是对首都红十字事业的极大支持,也为应急总医院更好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希望市区两级红会加强与应急总医院协调协作,积极搭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的专业化平台,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学标准,创新工作模式;致力红十字理论研究、救护技术研发和推广普及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充分结合并发挥会院双方优势,共同打造“首善北京,救在身边”品牌,进一步推动在志愿服务、三救三献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李小源副会长致辞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小源副会长与曹杰副书记共同为“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揭牌,标志着基地正式启用。 李小源副会长和曹杰副书记为基地揭牌 此次启用的培训基地总体面积超过5000平米,师资队伍中已有40余人取得红十字救护师资资格。下一步,培训基地将立足“提升应急素养、服务国家战略”的职能定位,依托中国红十字应急总医院的资源优势,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技能演练、科研教学等工作,力争在3年内年培训量达到或超过2300人次,为提升周边和首都全民生命安全能力、构建韧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刘智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合影留念 来源:应急医学建设办公室 作者:李玮 审核:刘智、祖洁琛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3
14
1 24 25 26 27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