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2025年清明节期间门诊安排
清明节门诊   2025年4月4日至6日清明节放假3天,节日期间门诊具体安排如下: 1、急诊科、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 2、儿科8:00-21:00开放急诊。 3、普通门诊: 全天开诊科室: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病门诊、肾内科、普外肿瘤科、骨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中医科、针灸科、口腔科(东区)、综合门诊(东区)、皮肤科(东区)、中医科2; 整形外科(东区)仅4月4、5日全天开诊; 上午半天开诊科室:肿瘤内科、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眼科、皮肤科。 4、专病门诊停诊,部分科室专家门诊开诊。 预约挂号及查询出诊详细信息,可通过应急总医院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或114预约挂号平台。   应急总医院门诊
2025.03
31
【喜报】应急总医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获佳绩
喜报3月28日上午,2025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东方宾馆举行。应急总医院荣获第十一届“首都除夕护卫健康”主题宣传活动表现突出先进单位,融媒体中心主任彭雪征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应急总医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应急管理部党委的决策部署,在新闻司的有力指导下,聚焦医院的职能职责和社会责任,突出宣传服务大应急大安全的使命担当,生动展现救死扶伤的仁心慧术,着力讲好医患之间的温暖故事,等等。2024年在各大媒体发稿1863条,本级平台发稿2078条,呼吸内科、急诊科、烧伤整形科等重点学科得到全面展示,医院品牌形象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医院积极开展院旗设计、院歌创作活动,新版院徽、院训、院旗、院歌于2024年10月正式发布,成为医院新的文化标志。升级了新版官网,设计公众版、员工版、英文版三个主页,为全院69个科室拍摄了集体合影、400余名职工及医师拍摄了职业照,优化了网站内容。2025年春节期间,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第十一届“首都除夕护卫健康”主题宣传活动中,应急总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围绕医患携手迎新春、病房里的除夕、守护百姓健康等话题,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各类稿件(文字、图片、视频)200余条,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干部职工春节坚守岗位、护卫百姓健康的精神风貌。荣誉奖项加冕,彰显宣传成果。在2025年全国应急管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应急总医院作为七家单位之一,在大会现场分享了宣传工作经验。在北京日报北京号客户端2024年影响力排行榜中,应急总医院获评年度“最具传播力奖”,院抖音号获评“2024年政务号优秀创作者”。小汤山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航天总医院先后来院参观交流,对应急总医院宣传工作经验及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荣誉,既是历史征程的里程碑,更是奋进路上的加油站。站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里程碑节点,面向“十五五”规划开篇布局的崭新起点,应急总医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用文化之光照亮健康之路,以文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浪潮中书写新时代的“应急答卷”和医院担当。
2025.03
31
应急总医院推出无创胃超声造影检查,守护您的“胃”来
患者朋友们,好消息来啦!应急总医院超声科近期开展了胃检查新技术新项目——胃超声造影检查。该项目是通过口服五谷类胃超声造影剂,充盈胃腔,消除黏液气泡等对声波的影响,以清晰显示胃壁结构,达到诊断目的。该项目可为临床提供无创、可视化诊断信息,在胃疾病临床诊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胃及其周围病变首选的筛查方法。胃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1. 实时动态观察胃蠕动、有无反流、充盈排空等情况;2. 观察胃部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供,评估病变侵犯胃壁的深度;可同时观察胃周邻器官如肝、脾、胰、后腹膜等部位;3. 无检查间隔、可反复检查;4. 无创伤、无辐射、无痛苦、无交叉感染;胃超声造影检查适应人群1. 健康体检人群。2. 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等(如:上腹部疼痛、饭后饱胀,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反应的人群)。3. 老人、儿童、孕妇等不适合做胃镜的人群。4. 术后或治疗后复查的患者。(超声科团队)胃超声造影检查适应症1. 肿瘤性病变:如:胃息肉、平滑肌瘤、胃癌等。2.炎症性病变:如胃溃疡、胃炎等。3.先天性病变:如胃憩室、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4.功能性病变:胃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反流、胃下垂等。5.梗阻性病变:幽门、贲门梗阻等。6.胃动力学评估(胃窦容积变化、胃蠕动波、返流评价)。7.其他病变:胃结石、胃内异物及胃底静脉曲张等。胃超声造影检查禁忌症1.急性胃扩张。2.上消化道穿孔。3.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4.肠梗阻。5.临床需要禁食者。胃超声造影检查前准备1.受检者前一天晚餐进软食和素食。2.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禁食禁水。
2025.03
31
破解十年腰痛:0.4毫米小针刀下的生命逆袭
  针灸治疗 就选应急总医院 2025年2月17日,春日的阳光穿透应急总医院国医中心针灸科诊室的玻璃窗,洒在一位笑容满面的患者——李先生的脸上。此时,国医中心王光涛主任正手持0.4毫米的小针刀,为李先生进行第五次治疗。作为一名军人,李先生曾因腰椎问题四处求医,饱受疼痛折磨,而今天,他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与舒适。   意外扭伤,腰痛初现端倪 故事还得从2015年说起。当时,李先生在部队训练时不慎扭伤了腰部。起初的两周,他并未感到任何不适,误以为这只是运动中的小意外。然而,两周后,酸胀感如潮水般袭来,久站后腰部肌肉的刺痛让他不得不走进医院。医生诊断为“腰肌劳损”,建议静养和贴敷膏药。但面对部队的高强度训练,休息成了奢望,疼痛如影随形,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病情恶化,无助与痛苦交织 时间来到了2018年,在外地的一次集训任务中,受寒与过度劳累的双重打击让李先生的腰椎彻底“罢工”。某日清晨,他发现自己竟无法起身,只能僵卧在床,巨大的不安笼罩着他,担心自己可能从此落下残疾。当地医疗资源匮乏,他硬生生熬过了七天,才勉强恢复行动。那种无助与痛苦,至今想来仍让他心有余悸。返京后,核磁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医生建议手术。然而,对开刀心存顾虑的李先生选择了回河南老家尝试“祖传膏药”。三周后,虽然腿部疼痛有所消退,但腰椎与尾椎的刺痛却如钉子般顽固,始终无法拔除。   7年求医,尝遍针灸正骨之苦 此后的七年里,李先生的生活被切割成了无数个“半天”。早晨,他通过拉单杠、倒走等方式短暂舒缓疼痛;午后,剧痛再次袭来;深夜,则是辗转反侧的煎熬。他试遍了北京各大医院的针灸、正骨甚至火针疗法,尾椎疼痛虽有所缓解,但脊柱深处仿佛埋着一根刺,始终无法拔除。 2024年,一则关于“小针刀疗法不痛,疗效还好”的新闻让李先生重燃希望。然而,由于任务需要调至拉萨,治疗计划再次搁置。直到2025年返京后,经多方打听,2月6日那天他终于在应急总医院国医中心找到了专攻小针刀技术的王光涛主任。 小针刀,医者仁心除病魔 “第一次治疗时,针刀刺入的瞬间,我整个后背像过电一样松了下来。”李先生回忆道。诊室里,王主任手持细如麦芒的小针刀,精准刺入他腰部的疼痛点位,配合拔罐与理疗,逐步“松解”多年劳损形成的“筋结”。没有想象中的剧痛,只有酸胀感随针刀游走。每一次治疗都像是为僵硬的肌肉“解锁”,让李先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舒适。 王主任解释,李先生的病症是长期劳损导致的,传统疗法仅能缓解表层症状,而小针刀能深入病灶松解压迫,“像解开打结的绳子”般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治疗期间,王主任还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计划,从卧床姿势到日常锻炼,分阶段、定节奏地实施,事无巨细地关照。 重拾生活,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经过两周的治疗,李先生发现持续多年的“半天魔咒”被悄然打破。起初是疼痛时间缩短至两小时,接着是午后仅剩隐隐酸胀。直到某天傍晚,他猛然惊觉:“一整天都没疼!”那种久违的轻松与舒适,让他感到无比神奇和开心,仿佛重获新生。如今的他,能连续站立三小时不觉疲惫,甚至重新拾起了喜爱的登山运动。 对小李而言,这份新生不仅是身体的解脱,更是对未来的期待。他感慨地说:“王主任不仅医术高超,更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他为我在退伍之前治好了腰疼,让我能够更好地开始新的生活。以前总担心这身子扛不住新的挑战,现在终于能挺直腰杆规划人生了。” 医者大家,温暖人心照亮未来 李先生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疾病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也感受到了他对健康的执着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王主任表示,慢性腰疼患者常因不同因素延误治疗,而小针刀技术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正如李先生的经历所印证:医学的温暖不仅在于技术的精进与突破,更在于对患者“不放弃”的共情与守护。这份医者大爱将继续温暖人心、照亮未来,帮助更多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zhuan                                     专家名片 王光涛,针灸科主任兼国医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师承国医大师余瀛鳌先生,致力于颈肩腰腿痛等骨伤科疾病的中医保守治疗研究,致力于训练伤、重度膝关节炎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等疾病中医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主编著作19本,参编参译著作5本: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学术著作奖1项,获院级科学技术奖1项。 擅长应用针刀、血罐、针灸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膝关节退行性疼痛、半月板损伤、踝关节痛、足跟痛、肌肉损伤等骨伤科疑难杂症,擅长训练伤和运动伤的中医保守治疗,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痤疮、月经病、脾胃病(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失眠、高血压等疑难杂病。 出诊时间: 周一、周四上午:膝关节疼痛门诊 周三、周五:脊柱关节疼痛门诊 咨询电话:87994833咨询电话:8799483
2025.03
24
失眠有救了!应急总医院这项技术让深睡自然回归
真实病例:从辗转反侧到一夜好眠 患者情况:张先生,40岁,因工作压力长期失眠2年,每晚睡眠时长仅2-3小时,伴日间疲劳、情绪低落。口服安眠药后又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因此主动寻求非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张先生来到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王学英主任率团队经过评估,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经颅刺激治疗计划,每周5次,连续4周。   疗效反馈:治疗第2周,张先生入睡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治疗结束后,睡眠时长稳定在6-7小时,日间精力显著恢复,情绪状态得到改善。 患者心声:“终于摆脱了药物依赖,找回了自然入睡的能力。” 睡眠障碍的困扰与曙光 睡眠是人体修复的黄金时间,但据调查,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或睡眠质量差。长期失眠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针对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和依赖性,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无创的物理治疗技术,正在成为失眠患者的新希望。 经颅磁刺激技术原理:磁场精准调控,重启睡眠节律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神经调控技术:  1. 无创穿透:磁力线无痛穿透颅骨,靶向调节与睡眠相关的脑区(如丘脑、前额叶皮层)。   2. 神经调控:通过特定频率的磁脉冲刺激,抑制过度活跃的脑区或激活功能低下的区域,恢复“睡眠觉醒”神经环路平衡。   3. 促进修复:刺激可诱导脑内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分泌,增强神经可塑性,形成良性睡眠节律。 技术优势:无需麻醉、无药物副作用,治疗过程舒适(类似轻敲感),单次治疗仅需20-30分钟。 治疗流程:三步轻松搞定,安心改善睡眠   整个治疗过程就像“给大脑做精准按摩”,无需打针吃药,安全又舒适:   1. 第一步:先找原因   医生会和你详细聊聊失眠情况,看看是入睡困难、易醒还是多梦。明确失眠类型及脑功能状态。   2. 第二步:定位“睡眠开关”   通过失眠类型及脑功能状态,找到控制睡眠的关键区域(比如帮你放松的“刹车区”或该休息的“闹钟区”)。   3. 第三步:定制你的治疗方案   调模式:像调节按摩力度一样,医生会选高频“唤醒”或低频“放松”的磁刺激模式。 定时做:每周来3-5次,每次躺着听会儿“哒哒”声(磁脉冲音),20分钟就结束。 看效果:大多数人2-4周后会发现:躺下不再翻来覆去,半夜醒的次数少了,白天也精神多了。 适用人群:谁适合经颅磁刺激治疗? 对以下人群具有显著疗效:   1. 慢性失眠患者:入睡困难、易醒、早醒超过3个月,药物疗效不佳或担心依赖风险。   2. 焦虑/抑郁伴失眠:情绪问题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需同步调节脑功能。   3. 更年期失眠群体:激素波动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更佳。   4. 术后/疾病康复期患者:疼痛、药物或心理因素引发的继发性失眠。   禁忌症:颅内有金属植入物、癫痫病史、严重心脏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判断。 让科技守护您的深度睡眠 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配备国际领先的TMS设备及多学科团队,以精准神经调控为核心,为失眠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如果您或家人正被睡眠问题困扰,欢迎咨询我们,让您重拾一夜好眠的自然力量。 门诊地点:应急总医院住院楼2号楼1层康复医学科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1:30 、13:00-17:00  咨询电话:87935472、87935471 让每一晚安睡,成为健康的起点。 应急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睡眠健康管理团队为您护航 来源:康复医学科 审核:王学英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3
21
1 23 24 25 26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