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惊险!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为两名患者解除“吃出”的危机
“五一”假期,城市烟火正浓,餐桌上美食飘香,烧烤摊前欢声笑语,聚会中觥筹交错。然而,在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却无暇享受这份节日的热闹,他们24小时坚守岗位,与时间赛跑,和“吃出来的疾病”展开一场场较量,被患者亲切地称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消防员”。 劳动节首日,一场紧急救治行动迅速展开。食管恶性肿瘤食管狭窄的周大妈,进食“肉食”后出现哽咽感,怀疑食物嵌顿在食管狭窄处,情况十分危急。贾志伟副主任医师、赵亚娇主治医师、房燕红主管护师立即启动急诊胃镜绿色通道,大家通力协作,内镜下精准操作,很快就成功取出异物。术后,周大妈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我又能正常吃东西啦!” 在内镜下为周大妈成功取出异物 这边刚忙完,又一位患者常大妈急匆匆走进诊室,捂着肚子直喊胃疼、反酸。赵亚娇主治医师凭借丰富经验,询问得知她前一日吃了十多个山楂,当即判断“胃结石”可能性大,建议急诊胃镜检查。常大妈起初害怕胃镜检查,只想开药。医生耐心解释胃结石风险后,她终于同意。内镜检查发现约5*6cm的胃石,贾志伟副主任医师迅速开展内镜下碎石。术后,常大妈腹部症状明显缓解,离开医院时拉着医生的手连声道谢:“大夫,感谢你们救了我一命呀!” 在内镜下为常大妈进行碎石 这个“五一”,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用快速响应和精湛医术,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让一个个家庭重归安宁。 通过以上两个病例,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为大家进行科普: 【谈触目惊心的食管异物】 1、生活中常见异物类型 临床上常见的食管异物多种多样,其中儿童中最常见的如硬币、纽扣电池、玩具零件、磁力珠。成人中常见的为鱼刺、鸡骨、枣核、假牙、药片铝箔。其中风险较高的如纽扣电池,2小时内可腐蚀食管,尖锐异物,如牙签、针。 2、危险信号: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突发吞咽困难伴疼痛不适,流涎不止,颈部肿胀压痛,胸骨后灼痛,甚至呼吸困难要警惕是否有食管异物。 3、致命误区:有些"土方法"会害人 食管异物的患者自行吞饭团、馒头可能会让鱼刺扎更深。喝醋更是无法软化钙化物质。催吐会增加食管划伤风险。自行取刺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4、食管异物怎么处理 (1)面对食管异物,首先要保持冷静。慌乱和恐慌可能加重病情,增加风险。呼吸要平稳,尽量保持镇定,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 (2)背部拍击法或者腹部冲击法:让患者趴在平稳的支撑物上,用力拍击其背部,从肩胛骨下方开始,向上拍打。通过物理振动促使异物脱落,但需要注意力度,避免过于强烈。若背部拍击无效,可以考虑采用腹部冲击法。患者站立或坐着,施救者站在其后方,用力从后腹部向上、向内冲击,目的是通过增加腹腔内压力来推动异物上移。此方法需要谨慎操作,不适用于小儿和孕妇。 (4)及时就医: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患者扔无法将异物排除,需要紧急就医。专业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将异物取出,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胃里也会长结石吗?】 您可能听说过胆囊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但您知道胃里也会长结石吗?在我国,每年秋天是胃结石的高发季节,秋季成熟的黄澄澄的柿子、红艳艳的山楂便是诱发胃结石的“罪魁祸首”。胃结石患者一般会出现上腹痛、反酸、烧心、黑便等症状,如果结石长时间不能排出,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1、胃结石:被忽视的胃中“岩石” 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如鞣酸、果胶、钙质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逐渐硬化形成团块,直径可达10cm以上。尤其进食柿子、黑枣、山楂制品。 2、症状识别:胃里的“石头”在说话 胃结石急性期会出现上腹持续闷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症状,病史长者出现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导致黑便。 3、诊断解码:科学检查流程 如患者不能耐受胃镜首先选择腹部CT检查辅助医生判断是否有胃石,必要时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胃镜检查是主要检查手段,医生可直观看到患者的结石形态以及是否合并胃溃疡等情况。对于确诊的胃结石患者,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胃镜下碎石术。 4、治疗策略:从溶解到手术 胃镜下发现胃结石后内镜下行碎石术,辅助碳酸氢钠融石,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治疗。如胃结石嵌顿幽门、引发穿孔、合并胃癌急诊外科手术, 5、预防指南 避免空腹吃柿子山楂,如进食建议餐后间隔≥2小时;黑枣蒸煮去涩,破坏鞣酸结构;蛋白饮食后不吃单宁酸食物,如海鲜、柿子。 这个假期,愿您: 享受美食,但不忘“胃”雨绸缪。 举杯欢聚,亦铭记“肝”胆相照。 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团队 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的灯光,就像家人温暖的怀抱,24小时静静守候,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遮风挡雨,贴心护航。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赵亚娇 审核:刘晓川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2025.05
01
【劳动节特辑】应急总医院:以最美之姿,护生命安康
最美劳动者
2025.05
01
应急总医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暨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3月21日下午,应急总医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暨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中央办公厅有关通知要求,按照部党委要求,动员部署应急总医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兼院党委书记唐琮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 会议要求,要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总医院工作实际,从严从实抓好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加强对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压紧压实院党委和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学习教育同总医院年度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锚定“建强应急总医院”目标,以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会议总结了2024年总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新成效,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着力抓好学习教育、政治建院、理论武装、组织建设、正风肃纪、思想政治、责任落实等7项重点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委副书记、院长吴迪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曹杰动员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纪委书记黎体发通报了反面典型案例,开展了警示教育,部署了2025年纪律检查重点工作。 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护士长参加了会议。   来源:党群部 撰稿:杨进
2025.03
25
应急总医院与海南医科大学强强联手 开启应急医学领域深度合作新篇章
  合作共赢   3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医科大学校长陈国强带领12人团队专程赴京,与应急总医院举行深度战略合作座谈会。这场延续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揭牌热度的再度握手,标志着双方在应急医学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座谈交流) 应急管理部总工程师兼总医院党委书记唐琮沅代表院党委对陈国强院士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海南医科大学积极支持应急总医院建设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2025年1月16日,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在海南医科大学正式挂牌,标志着双方的战略合作正式扬帆起航。此次陈院士此次亲自带队来访,充分体现了对双方战略合作的高度重视,应急总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共同推进医救融合的区域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医学救援能力,服务保障大应急大安全。 陈国强院士对应急总医院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海南医科大学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双方都有各自的显著优势,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要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向纵深推进,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应急医学在灾害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在应急医学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应急医学学科。二是在科学研究和应急演练方面可以深度融合,在应急医学管理、技术、装备上取长补短。三是共同研究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四是应急医学离不开自然医学和人文科学,双方要加强交流互鉴。 会上,应急总医院院长、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迪介绍了医院战略转型发展相关情况。双方围绕应急医学科研融合、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临床教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参观气管镜中心) 会后,陈国强院士一行参观了应急总医院气管镜中心、北院区研发教培基地实验室、数字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北院区研发教培基地实验室) (合影留念)   应急总医院合作单位——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院长樊毫军、副院长周艳,应急总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2025.03
21
【人文关怀在行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的故事】第5期:骨科超声消融术助张先生“重获腰力”
在应急总医院,每一天都回响着生命的赞歌,每一刻都上演着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 为展现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我们特别开设【人文关怀在行动:锦旗和感谢信背后的故事】专栏,探寻医疗一线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敬请关注! 第5期: 《骨科超声消融术助张先生“重获腰力”》   腰痛别担心 近日,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邵楠以其精湛的医术帮助一名长期受腰痛困扰的出租车司机张先生(化名)重获新生。经过邵主任的独特治疗,张先生从原本连弯腰穿袜子都疼痛难忍的状态,到如今弯腰自如,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邵楠主任运用超声引导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精准定位病灶,为张先生解除了腰椎小关节紊乱带来的剧痛,其治疗效果令人赞叹。为表达感激之情,张先生为邵楠主任赠送了一面锦旗:“精准治疗除病痛,医者仁心显神通”。 患者与邵主任及团队合影 “连弯腰穿袜子都成了酷刑” 张先生今年52岁,是一名驾龄超过20年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坐在驾驶座上十几个小时,腰椎早就成了他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半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痛不欲生”。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收车回家,弯腰想从后备箱搬一箱矿泉水。突然“咔”的一声,后腰传来一阵剧痛,“像有人拿刀子在骨头缝里剜”。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扭伤,贴了两天膏药,结果疼痛非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早上起床要扶着墙挪动,开车时连踩刹车的动作都会疼得冒冷汗,最夸张的是有次弯腰穿袜子,直接疼得跪在了地上。   “以前腰间盘突出犯病的时候,腿会麻会疼,但这次完全不一样!”张先生比划着后腰的位置,“疼的地方特别深,就像骨头里卡着碎玻璃,转个身都能听见‘咯噔’响。”   跑了三家医院才找到“真凶” 第一站:社区医院 医生听完症状直接开了CT检查,结论是“腰椎间盘轻度膨出”。“你这问题不大,回家多躺躺,做做理疗就行。”可张先生老老实实躺了一周,疼痛反而变本加厉。  第二站:中医院 针灸、拔罐、牵引轮番上阵,每次治疗后能轻松半天,可到了晚上又疼得翻来覆去。医生皱着眉头说:“你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腰突,得再查查。”   第三站:三甲医院骨科 这次医生让他做了个腰椎磁共振(MRI),结果却显示椎间盘确实只有轻微问题。正当张先生以为要成“无头悬案”时,医生做了耐心的腰部查体,并仔细询问了疼痛的特点,突然问:“你疼的时候是不是像骨头缝里钻着疼?而且会向屁股那里窜痛,特别是扭腰的时候?”得到肯定答复后,医生一拍桌子:“你这是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里的“小卡扣”出问题了 “咱们的脊椎不是一根光杆,每节骨头之间都有两个小关节,就像门上的合页。”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邵楠拿着腰椎模型给张先生解释,“您长期开车疲劳再加上姿势不正,这些小关节反复磨损,最后发炎、错位,卡住了周围的神经。”   原来,腰椎后方的这两对“小卡扣”(医学称“关节突关节”)一旦紊乱,就会引发剧烈疼痛:  体位变化剧痛:起床、翻身时像被电击按压有“触发点”:某个特定位置一按就疼得跳起来。 活动“卡顿感”:转身时能感觉到骨头“咯噔”响,这种病误诊率特别高。邵主任说:“很多人被当成腰突治了很久,其实病灶根本不在椎间盘上。”  传统治疗的痛点 张先生之前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1. 吃药打针:治标不治本 止痛药只管几小时,封闭针打了两次后,医生直接警告:“再打可能损伤韧带!”   2. 开放手术:杀鸡用牛刀 有医生建议做融合手术,但听到要打钢钉、卧床三个月,张先生直摇头:“我就是个开出租的,耽误不起啊!”   3. 盲穿治疗:像在黑暗中找钥匙 之前有医院推荐做射频治疗,但医生坦言:“小关节位置深,盲穿可能伤到神经,成功率不到60%。”  超声+低温等离子 治疗腰痛的“黄金组合” 就在张先生快要绝望时,朋友推荐了应急总医院骨科邵楠副主任医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来到了邵主任的诊室。  患者在邵主任门诊看诊 第一步:超声精准定位——“给关节拍高清地图” 邵主任没有急着开检查单,而是拿出一个手机大小的超声探头,在张先生腰部滑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清晰的骨骼影像:“你看,这就是错位的小关节,周围还有水肿带,关节周围的肌肉也紧张痉挛并且粘在一起了,这样子能不痛吗。” 邵主任查看患者片子   超声引导三大优势:  1. 实时动态:针头移动轨迹看得一清二楚   2. 避开神经血管:屏幕上彩色多普勒显影红色、蓝色的是血管,而这些暗影的是神经 ,咱们可以有效的避开,确保患者安全。 3. 精准直达病灶:误差小于1毫米   邵主任正在治疗 第二步:低温等离子消融——“给发炎的关节做微创SPA” 确定位置后,邵主任将一根细如圆珠笔芯的穿刺针送入关节腔。随着设备启动,针尖释放出40-70℃的低温等离子能量:  消融炎性组织:像精准清除杂草的除草机   凝固感觉神经末梢: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不伤正常结构:温度可控,周围软骨、血管安然无恙   整个治疗过程不到30分钟,张先生描述:“就感觉腰里有点温温的,连麻药都没打!” 邵主任查房 治疗24小时后的变化   邵主任叮嘱:“治疗后6小时别洗澡,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张先生将信将疑地回了家,没想到惊喜接踵而至:  当晚:原本每晚要吃两片止痛药才能入睡,这次居然一觉到天亮。 邵主任正在治疗   第二天晨起:尝试翻身时,那种熟悉的“电击痛”消失了80%   一周后复诊:弯腰手指能碰到脚背,邵医生笑着递给他一个血压计:“不信你测测,现在血压肯定比治疗前降了——之前疼得交感神经都亢进了!” 哪些人适合这种治疗 邵主任总结了四大适应人群:  1. 久治不愈的腰痛患者:被误诊为腰突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2. 影像学检查“看起来不严重”:CT/MRI显示椎间盘问题不大,但疼痛剧烈。   3. 无法耐受开放手术者:特别是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4. 职业需求迫切者:司机、程序员、搬运工等需要快速回归工作岗位。   关于治疗的“五问五答” 1:治疗要住院吗? 答:门诊即可完成,随治随走,全程不超过2小时。  2:会复发吗? 答:术后配合核心肌群锻炼,复发率低于10%。邵主任团队还会定制“腰椎保养手册”。  3:医保能报销吗? 答: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纳入医保,具体可咨询医院医保办。  4:做治疗时能感觉到疼吗? 答:穿刺针比抽血针还细,治疗时多数人只有轻微胀感。  5:要治疗几次? 答:一般单次即可见效,严重者间隔2周追加1次。  九、邵楠主任的特别提醒:“很多患者把腰痛当小事,要么自己乱贴膏药,要么盲目做推拿,结果越治越重。” 邵主任强调:  警惕夜间痛:肿瘤、感染等严重疾病常表现为夜间加重   慎用暴力正骨:小关节本就错位,暴力手法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康复锻炼要科学:急性期禁止“小燕飞”,建议从腹式呼吸开始。   张先生的新生活 治疗一个月后,张先生特意开车来到医院。这次他不是来看病,而是送来一面锦旗:“精准治疗除病痛,医者仁心显神通。”现在的他每天坚持做邵主任教的“腰椎保健操”,还跟乘客打趣:“别看我50多了,现在弯腰系鞋带比小伙子还利索!”   专家名片 邵楠,应急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超声引导下脊柱微创治疗、颈腰椎疾病阶梯治疗。   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骨科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骨科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正在经历不明原因的腰痛,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拨打010-87935390即可预约邵楠主任团队的专业评估。   应急总医院骨科 应急总医院骨科是医院发展的重点专科之一,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和预防于一体的专业学科。开展骨科临床医疗、骨科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在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专业方向。同时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院深度合作,保持诊疗理念与国内领先水平同步。 科室编制床位50张,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4人,硕士11人。科室内部分为多个亚专业组,每位医生均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拥有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G型臂X光机、C型臂X光机(术中CT)、超声骨刀、关节镜、脊柱内镜等多种大型设备。 全面开展运动医学、关节、创伤、脊柱等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其中关节置换及运动医学手术量均位居北京市前列。 运动医学领域:髋关节盂唇损伤、弹响髋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肩袖损伤、SLAP损伤、Bankart损伤、肱骨近端骨折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不稳及踝关节撞击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关节领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陈旧股骨近端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治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股骨及胫骨截骨术);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重度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不可修复的巨大肩袖损伤;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同时开展人工髋、膝、肩、踝关节翻修术。应用泰勒架开展各种复杂肢体畸形的治疗。 创伤领域:开展各类四肢、骨盆、脊柱复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外固定术。 脊柱领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各类型颈椎病的减压融合术。大量开展单通道脊柱内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手术及腰部疼痛的射频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疼痛治疗领域:采用超声可视化、X光可视化技术微创治疗,采用低温等离子、脉冲射频等技术手段治疗骨科疼痛。 1、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腱鞘炎(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足跟痛、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网球肘、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交感神经紊乱等。 2、脊柱、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肩关节痛、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3、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以及颈性眩晕等。 4、神经性疼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2025.03
24
1 15 16 17 18 19
查看更多